文档详情

秒表时间研究概述课件.pptx

发布:2025-04-05约4.82千字共8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内容提要;第七章秒表时间研究;复习与思考;三、秒表测时的不足之处;一、秒表时间研究的含义;二、秒表时间研究的特点;三、秒表时间研究的适用对象;第二节秒表时间研究的工具;1.秒表(马表、停表);2.记录板;图7-2记录板;3.时间研究表格;4.计算器、测量工具,摄影、录像设备;第三节秒表时间研究步骤;一、获取充分的资料;二、作业分解——划分操作单元;(3)可将操作内生产工作(有效时间)与非生产工作(无效时间)分开。

(4)各单元分别评比,使标准时间更为精确,尤其高度疲劳单元应独立,这样其疲劳宽放时间的确定会更加合理。

(5)每单元予以详细说明,并求其标准时间,则详细的操作规则即可产生,且以后如某单元需更换动作,则可直接修正本单元时间。

(6)划分单元后,每个单元再给予详细的说明,不但可作为介绍整个操作的说明,并且还可用其作为“标准操作”培训新人。

(7)如已制定出每个单元的标准时间,将其综合,即为整个操作的标准时间。且以后单元如遇有增减时,亦可迅速算出其标准时间。;2.作业分解的原则;例7-1切换电视机频道的具体操作内容是“从椅子上起身,走到电视机处,切换频道,返回椅子旁,坐下”,试进行作业划分。;三、确定观测次数;(1)误差界限法。

若要求误差控制在±10%以内,取置信度为95%,则应观测的次数为:;例7-2设在秒表时间研究中,先对某操作单元观测10次,得其延续时间分别为7,5,6,8,7,6,7,6,6,7,现要求误差界限控制在5%以内,取置信度为95%,求应观测多少次?

解据10次观测的结果,可求得

,∑X2=429,n=10,代入式(7-5)得

即应观测的次数为25次。

在预先对操作单元进行观测时,观测次数可选5次,或10次均可,一般选10次的较多。对于不同操作单元,计算的观测次数可能不同,实际观测次数应为各单元中次数最大者。;(2)d2值法。

若要求观测误差控制在5%以内,取置信度为95%,则应观测的次数为:;表7-6 d2值系数表;例7-3某企业对一连续作业进行时间研究,此作业有5个操作单元,试观测10次,测时结果如表7-7所示,试运用值法确定???测次数?;;(3)通过作业周期确定观测次数的方法。如果是为了工作改善而进行时间研究,要求不必像制定标准时间那么严格,可根据作业周期粗略确定观测次数。具体见表7-8。例如,一个作业周期为5min的作业,观测15次就可以了。;在整个研究持续时间内,秒表不停地连续走动,直到整个研究结束为止。观测者将每个操作单元的终点时间读出,记录在表格内。研究结束后,将相邻两个操作单元的终点时间相减,即得到操作单元实际持续时间。;累计测时法是一种用两个或三个秒表完成测时的方法。这里只介绍两个表联动测时的方法。把两只秒表装在一个专用的架子上,由一联动机构连结。用于连续计时的时候,在每一个操作单元结束时,操作联动机构,一个表停下来,另一个表则重新起动。研究人员对停下的表读数,每个单元的时间通过将两个交替的读数相减而获得。;也有称之为差值测时法的。对于单元甚小且周期甚短的作业,读出并记录时间很难准确,于是将几个操作单元组合在一起测时。此法采用每次去掉一个单元的办法来测时。;表7-10连续记时法;(3)如操作者没按照单元的顺序进行,则在相互颠倒的两个单元的“R”行内分别划一横线,横线下记开始时间,横线上记结束时间,(见表7-10中第3周程)。

(4)在观测过程中出现例外单元,如刀具断裂、工具掉地等,观测者应在相应栏内做上记号,并记录影响时间。如果外来单元时间很短,理论上可以忽略,但为了准确起见,也要记录下来,以便分析。外来单元消耗的时间,对确定宽放时间很重要。;五、剔除异常值并计算各单元实际操作时间;标准偏差为;例7-4某一操作单元,观测21次,其中漏记一次,其余20次观测数据如下:20、20、21、20、22、20、19、24、20、22、19、19、21、20、28、21、20、20、22、20,试剔除异常值。

解;;六、计算正常时间;;七、确定宽放时间;;;;;表7-12机械厂、钢铁厂疲劳宽放率①/(%);;;八、确定标准时间;第四节常用的几种评定方法;;一、速度评定法;(1)60分法与100分法。;采用速度评定方法评定操作者效能时.正常时间计算公式为

正常时间=观测时间×速度评定系数(7-18)

其中,

速度评定系数(7-19)

为了使时间研究人员对工人的操作速度有更感性的认识,表7-14给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