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7.秒表时间研究.ppt

发布:2017-05-16约7.21千字共6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基 础 工 业 工 程;第七章 秒表时间研究 ;秒表时间研究的含义、特点及适用对象;7.1.2 秒表时间研究的特点;7.1.3 秒表时间研究的适用对象;第七章 秒表时间研究 ;秒表时间研究的工具;7.2.2 记录板;7.2.3 时间研究表格;7.2.4 计算器、测量工具,摄影、录像设备;第七章 秒表时间研究 ;7.3.1 获取充分的资料;7.3.2 作业分解——划分操作单元; (3)可将操作内生产工作(有效时间)与非生产工作(无效时间)分开。 (4)各单元分别评比,使标准时间更为精确,尤其高度疲劳单元应独立,这样其疲劳宽放时间的确定会更加合理。 (5)每单元予以详细说明,并求其标准时间,则详细的操作规则即可产生,且以后如某单元需更换动作,则可直接修正本单元时间。 (6)划分单元后,每个单元再给予详细的说明,不但可作为介绍整个操作的说明,并且还可用其作为“标准操作”??训新人。 (7)如已制定出每个单元的标准时间,将其综合,即为整个操作的标准时间。且以后单元如遇有增减时,亦可迅速算出其标准时间。;2.作业分解的原则 (1)单元之间界限清楚,每一单元应有明显易辨认的起点和终点。 (2)各单元时间长短适度。 (3)人工操作单元应与机器操作单元分开。 (4)不变单元与可变单元应分开。 (5)规则单元、间歇性单元和外来单元应分开。 (6)物料搬运时间应与其他单元时间分开 。; 例7-1 切换电视机频道的具体操作内容是“从椅子上起身,走到电视机处,切换频道,返回椅子旁,坐下”,试进行作业划分。;7.3.3 确定观测次数;(1)误差界限法。 若要求误差控制在±10%以内,取置信度为95%,则应观测的次数为 :; 例7-2 设在秒表时间研究中,先对某操作单元观测10次,得其延续时间分别为7,5,6,8,7,6,7,6,6,7,现要求误差界限控制在5%以内,取置信度为95%,求应观测多少次? 解 据10次观测的结果,可求得 ,∑X2=429,n=10,代入式(7-5)得 即应观测的次数为25次。 在预先对操作单元进行观测时,观测次数可选5次,或10次均可,一般选10次的较多。对于不同操作单元,计算的观测次数可能不同,实际观测次数应为各单元中次数最大者。;(2) d2值法。 若要求观测误差控制在5%以内,取置信度为95%,则应观测的次数为: ;表 7-6 d2值系数表; 例7-3 某企业对一连续作业进行时间研究,此作业有5个操作单元,试观测10次,测时结果如表7-7所示,试运用值法确定观测次数? 表 7-7 观测的各单元操作时间/s; 解: 计算各单元R值; 值,见表7-7,查d2值系数 表,观测10次,各单元值系数为3.078,将各单元数据代入式(7-8),得出各单元应观测的数据为 (次) 同理, 次, 次, 次, 次 最后的观测次数选5个单元中观测次数最大的,即第二单元的观测次数(39次)作为总观测次数。; (3)通过作业周期确定观测次数的方法。如果是为了工作改善而进行时间研究,要求不必像制定标准时间那么严格,可根据作业周期粗略确定观测次数。具体见表7-8。例如,一个作业周期为5min的作业,观测15次就可以了。 ; 测时是指时间研究人员采用记时工具对操作人员的操作及所需时间进行实际观测与记录的过程。 1.秒表测时的方法 使用秒表进行测时时,通常采用方法有:连续测时法;归零测时法;累计测时法和周程测时法。 (1)连续测时法。在整个研究持续时间内,秒表不停地连续走动,直到整个研究结束为止。观测者将每个操作单元的终点时间读出,记录在表格内。研究结束后,将相邻两个操作单元的终点时间相减,即得到操作单元实际持续时间。; (2)归零测时法。在观测过程中,每逢一个操作单元结束,即按停秒表,读取表上读数,然后立即将秒表指针快速回到零点,在下一个操作单元开始时重新启动。 (3)累计测时法。累计测时法是一种用两个或三个秒表完成测时的方法。这里只介绍两个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