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特色专业控制类专业课程的改革的探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自动化特色专业控制类专业课程的改革的探讨
摘要:“计算机控制技术”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以自动化特色专业课程建设中“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为例,阐述了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及考核方式等方面探讨了教学改革的一些措施及取得的效果,为深化该课程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计算机控制技术;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陆锋(1976-),男,江苏宜兴人,南京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讲师。(江苏#8194;南京#8194;211167)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09-141)、南京工程学院高教研究课题(项目编号:GY200910)、南京工程学院2010年度院级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JG20100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3#8195;#8195;#8195;#8195;#8195;文献标识码:A#8195;#8195;#8195;#8195;#8195;文章编号:1007-0079(2011)13-0058-02
自动化专业是南京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最早设立的本科专业之一,2006年被遴选为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并于2010年以优异的成绩通过验收。在自动化特色专业课程建设中,确立了以专业为主、通识为辅的学历教育和人才职业元素培养并重的应用型本科教育体系。控制类课程是整个特色专业课程建设的基础和重点,是整个特色专业建设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控制类课程的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提出了以下4个培养目标:(1)贯彻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为行业培养应用性人才;(2)注重机电结合和弱电与强电的结合;(3)注重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4)强调产学研结合在应用性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本文以“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的改革为例,探讨我院自动化特色专业建设中专业课程的改革实践。
“计算机控制技术”是自动化专业和其他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该课程以计算机在系统控制中的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控制系统为主线,涉及控制系统硬件、软件、系统分析和应用等方面的问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为了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要求,在教学中,对“计算机控制技术”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改革。
一、教学改革总体思路
计算机控制技术是以计算机为工具实现控制的一种技术方法,培养学生的系统观念是课程的核心,但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实现方法不同于模拟控制系统,因此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兼顾基础理论,同时更强调向实践方面过渡,[1]着重于控制理论与工程实践的有机结合,着重于微机与控制的有机结合。
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点,“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改革需要坚持以下教学理念:第一,坚持工程教育与创新教育相结合,加强基础、强化工程,激发创新精神;第二,坚持理论教学与实验、实习等辅助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坚持课程的相关整合,形成完整且系列化的课程教学体系;第四,坚持课内、课外相结合,课内注重启发、引导,课外注重实践训练,为使学生尽早进入工程角色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二、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基于上述教学理念,以“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改革为例,做了以下教学实践。
1.教学体系重在有机结合
“计算机控制技术”是从应用角度出发,密切结合工业自动化实践,融合了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新型学科,包含着两部分内容:一是以离散时间控制系统为基础的系统理论知识;二是以接口和通道技术为基础的系统实现知识。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和各个教学环节的运用,使学生掌握数字控制器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技术;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软、硬件的选择和配置;掌握以硬件和软件结合、控制原理和技术应用结合为主线的系统实现的完整知识。
针对“计算机控制技术”的课程特点,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把与该课程相关的诸多专业课程进行了有机结合,包括“电工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ATLAB与控制系统仿真”、“传感器技术与应用”等。“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开设时间应迟于上述课程,这样,课程理论讲解的重点可放在控制系统的离散化理论、工业控制系统的总体原理和设计上,缩减理论授课的所需时间,并与上述课程实现有机结合。“电气控制与PLC”、“电机与拖动基础”等课程可以在之前开设,也可以同时开设。“现场总线技术”则最好在之后开设。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理论与实践并重,综合性较强,以经典和现代控制理论为基础,总线式工业控制机为工具,微机的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为手段,系统的工程实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