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基础实验2水的组成及变化的探究----九年级化学(2024)上册.pptx
2基础实验2水的组成及变化的探究;展示现象:播放一段水的三态变化视频,从冰川融化到水蒸气升腾,引导学生思考水在生活和自然中的重要作用。提出问题:“水由什么组成?我们能否通过实验来探究水的组成?”
引出课题:通过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水的组成及变化的探究。
(二)知识讲解与实验探究(30分钟)
电解水实验
原理讲解:介绍电解水实验的原理,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书写化学方程式\(2H_2O\stackrel{通电}{=\!=\!=}2H_2↑+O_2↑\)。
装置介绍:展示水电解器,介绍仪器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强调实验中使用的是直流电,以及为增强水的导电性,需在蒸馏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
实验演示:教师连接好水电解器,接通电源,让学生观察电极上产生气泡的情况,以及两个玻璃管内液面的变化。一段时间后,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检验两个玻璃管内的气体,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分析: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现象,分析得出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氢气,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氧气,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
微观解释:借助多媒体动画,展示水电解过程中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过程,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氢气的性质实验
物理性质观察:收集一瓶氢气,让学生观察氢气的颜色、状态,闻其气味,得出氢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将氢气的集气瓶倒置,说明氢气密度比空气小。
验纯操作:讲解氢气验纯的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若声音很小,表明氢气较纯。教师进行验纯操作演示,强调操作的安全性。
可燃性验证:在学生学会氢气验纯后,将验纯后的氢气点燃,观察氢气燃烧的火焰颜色。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观察烧杯内壁的现象,分析得出氢气燃烧生成水,书写化学方程式\(2H_2+O_2\stackrel{点燃}{=\!=\!=}2H_2O\)。
(三)水在其他化学反应中的变化讨论(10分钟)
案例分析:??示水与二氧化碳、氧化钙等物质反应的图片或视频,分析水在这些反应中的变化,书写化学方程式\(CO_2+H_2O=H_2CO_3\)、\(CaO+H_2O=Ca(OH)_2\)。
微观理解:从微观层面解释水与其他物质反应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四)课堂小结(5分钟)
知识梳理: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电解水实验、氢气的性质实验、水在其他化学反应中的变化等。
方法总结:强调实验探究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运用实验方法探索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五)布置作业(5分钟)
让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分析实验中可能出现误差的原因。
查阅资料,了解水的净化方法,以及水在工业、农业和生活中的其他应用,下节课进行交流讨论。
六、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中,实验探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水的组成和变化有了直观认识。但部分学生在从微观角度理解化学反应过程和分析实验误差方面存在困难。后续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通过更多实例和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两极上都有气泡产生,正极与负极生成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实验过程;实验过程;实验过程;实验过程;1.电解水时为什么要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2.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为什么要检验气体的纯度?;3.水的三态变化与水的分解的本质区别是什么?;4.分析水的分解和生成实验,哪些现象和事实能说明水不只含有一种元素?;中考链接;中考链接;中考链接;中考链接;中考链接;中考链接;中考链接;中考链接;中考链接;1.下列关于电解水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从结论上得出:正极产生的是氢气
B.从变化上分类: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C.从反应类型分析: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从宏观上分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B;【点拨】
管A与管B中气体的体积比为1:2,不是质量比,A错误;向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能增强水的导电性,B正确;管A中生成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推测电极M与电源正极相连,C错误;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D错误。;3.[2024·贵州月考改编]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
(1)由实验现象确定A试管接电池________极,B试管接电池________极。
(2)通电一段时间后,A试管里产生的是________,B试管里产生的是________,当A试管里产生10mL气体时,B试管里产生气体的体积为________。;(3)B试管里的气体可用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