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建引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坚持党建引领,建设美丽社区: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管理的典型经验
近年来,我县按照“城乡统筹、统一规划、集中安置、安全避险、持续发展”的原则,规划建设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新型农村社区,极大改善了农村面貌和迁移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随着搬迁工作的深入,搬迁群众在各社区聚集,户籍关系错综复杂,村和社区管理权责交叉重叠、管理错位、服务缺位等现象逐渐凸显出来,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新型农村社区的健康发展。为切实解决好这一系列现实问题,运用“党建+”的系统思维,以深化“五星级社区”创建为主抓手,加强新型农村建设管理工作,着力建设美丽社区。通过持续用力,先后建成了一批美丽社区,为后续新建的移民(脱贫)搬迁社区建设管理工作模式的选择上提供了生动实践。其主要做法是:
一、创“法治管理星”,建“和谐美”社区
新型农村社区多由四面八方的搬迁户迁聚而来,法制观念、生活方式、生活习惯都有不同程度地差异。同时,搬迁户社会关系错综复杂,难免会出现邻里关系和社会治安等方面的矛盾问题。为解决好这一问题,一是大力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在社区中选举一批群众威望高、责任心强的老党员或群众代表任中心户长、楼长、单元长,并在社区相应位置公示公开,每个中心户长管理20户左右,每个楼长管理一栋楼,每个单元长管理一个单元。中心户长、楼长、单元长切实履行职责,主动加强与服务对象的联系,做好惠民政策和法制知识宣传,及时解处各类矛盾问题,解决不了的及时报告社区居委会。二是广泛开展法制宣传进社区活动。组织公安、司法、综治、卫生等部门联合开展法制讲座和法制宣传活动,积极引导社区群众树立良好的法制观
念。三是认真开展平安社区创建活动。大力打击“法轮功”“全能神”等邪教组织,组织社区巡逻队定期巡逻排查,确保社区平安稳定。
二、创“创业致富星”,建“产业美”社区
要想搬迁户在社区里“稳得住”,就必须让社区群众“能致富”。社区初建之时,部分搬迁户“人去楼空”,在家的多半是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社区当地没有产业,没有就业渠道,没有能力让搬迁户在当地致富。为了让群众真正能在社区“定居”,县委、县政府按照“一区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积极落实产业帮扶。一是根据每个社区实际,科学制定增收规划,探索适宜本社区发展的产业,为社区居民增收创造条件。二是针对搬迁户的基本情况和现状,每户制定一个以上切实可行的致富规划,积极引导和帮助他们走上致富路。三是适时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大力鼓励和扶持搬迁户自主创业,并有组织地开展劳务输出,全方位多渠道为搬迁户想法增收。为解决新型农村社区居民就业问题,按照“移民搬迁建设区,建好社区办工厂,促进就业带脱贫”和“总部在园区、车间进社区”的总体思路,大力兴办社区工厂,带动搬迁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增收,开辟了群众脱贫致富新途径。截至目前,已创办社区工厂79家,辐射全县11个镇、30个集中安置社区,累计吸纳就业人员5千余人,人均月工资2000元以上,带动脱贫116户443人。社区工厂脱贫模式,被国家发改委《政策指引》第25期刊发推广,在全省就业失业暨就业扶贫现场会上作交流。社区工厂荣获首届全国创业就业服务“优秀项目奖”和“最具人气奖”。城关镇药妇沟社区被国家认定为充分就业社区,中央电视台进行了报道。
三、创“环境优美星”,建“环境美”社区
社区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居民生活的质量。我县从六个方面狠抓新型农村社区环境整治。一是完善社区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制定合理的卫生保洁收费标准;社区管委会与社区所有住户签订“门前四包”责任书,落实卫生清扫保洁责任,并结合“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定期开展卫生评比活动,培养社区居民良好的卫生习惯。二是配置环卫设施,组建环卫保洁队伍,落实固定人员清扫社区环境卫生,确保社区生活垃圾日产日清,街道路面干净整洁,无乱堆乱放现象。三是结合创建卫生村活动,组织动员社区居民开展卫生大清扫、爱国卫生整治等活动,清扫社区、主干道及河道垃圾杂物,清理乱贴乱画、乱堆乱放、乱排乱倒等现象,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四是加大对违章建筑和户外广告的管控力度,杜绝乱搭乱建、乱挂乱贴广告以及在公共绿化区种菜现象。五是对社区绿化美化工程实施科学规划,栽植绿化苗木,定期管理,美化环境。六是逐步提升物业管理水平。探索推进社区成立物业公司,加强对物业公司的管理,督促其切实履行职责,为社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新型农村社区环境得到很好治理,一个个社区如璀璨明珠镶嵌在青山秀水之傍。如城关镇龙头村以创建 “五星级社区”建设,带动整村文明发展,被评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授予“全国文明村”称号。
四、创“文化特色星”,建“风尚美”社区
文化是一个地方的灵魂。一是改善文化基础设施。社区建有农家书屋,配备图书均达1500册以上,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建有文化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