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四章土壤水、空气和热量(一)》-(精选)课件.ppt

发布:2019-09-16约1.28万字共8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土壤吸湿水**: 毛管水是土壤中最宝贵的水分 ①它是土壤中即能被土壤保持,又能 被作物全部利用的有效水 ②它有溶解养分的能力; ③能在毛管力作用下向上下左右方移 动,且速度快; ④具有输送养分到作物根部的作用。 毛 管 上 升 水 土壤含水量的表示方法和土壤水分测定 土壤水分含量的表示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方法 土壤墒情和田间验墒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方法 土壤墒情和田间验墒 土壤墒情 田间验墒 土壤水的能态 土壤水分运动 土壤液态水的运动 水分入渗 土壤水的再分布 土壤气态水的运动 土壤水分蒸发 入渗速率 土壤水的再分布 土壤水分蒸发 土壤水分平衡 土壤水有效性 几种不同质地土壤的最后稳定入渗速率(毫米/小时) 土壤 砂 砂质和粉质土壤 壤土 粘质土壤 碱化粘质土壤 最后入渗速率 20 10-20 5-10 1-5 1 最初入渗速率:Initial infiltration rate 稳定入渗速率:stable infiltration rate 所以无论表土下是砂土层还是细土层,在不断入渗中最初能使上层土壤先积蓄水,以后才下渗。 不管入渗能力是强还是弱,入渗速率都会随人渗时间的延长而减慢,最后达到一个比较稳定的数值。这种现象在壤质和黏质土壤上都很明显。 入渗速率:即在土面保持有大气压下的水层,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土壤的水量。用来表示土壤入渗能力的强弱。(见图?) 最后入渗速率:对于某一特定的土壤,一般只有最后入渗速率是一比较稳定的参数,故常用其表达土壤渗水强弱,又称之为透水率。(见表?) (二)土壤水的再分布 (soil water redistribution) 概念:土壤水 入渗过程结束后,水在重力和吸力梯度影响下在土壤中向下移动重新分布的过程。 土壤水的再分布是土壤水的不饱和流。 土壤水的再分布过程:由于土壤水入渗而被湿润的土层内的水分在重力、吸力梯度和温度梯度的作用下即在水势梯度作用下还将继续运动。在土壤剖面深厚,没有地下水出现的情况下,这个土壤水运动过程称之。 土壤水再分布过程中,土壤剖面的上层释水,下层吸水,经过一定时间之后,起初吸水的地方又逐渐释水。因此,某些土层经历着吸水一脱水以至再吸水一再脱水的交替过程,这必然涉及到滞后作用。特别在粗质地土壤上这种滞后现象更为明显。 土壤水的渗漏:在地下水埋深较浅时,土壤水通过剖面上的再分布可能达到地下水,从而补给地下水,促使地下水位抬高,或者随着地下水流侧向排到它处。这时人们将再分布进一步延续的过程称之为“内排水”。也叫土壤水的渗漏。 土面蒸发:土壤水不断以水汽的形态由表土向大气扩散而逸失的现象。 要使蒸发过程持续进行,须具备以下3个前提条件: ①不断有热能到达土壤表面,以满足水的汽化热需要 ②土壤表面的水汽压须高于大气的水汽压,以保证水汽不断进入大气, ③表层土壤须能不断地从下层得到水的补给。 前两个条件是由气象因素决定的,一般指太阳辐射,空气湿度,气温和风速等。第3个条件是由土壤性质决定,这主要指土壤导水率。 随着土壤含水量由高到低,土面蒸发一般要经历3个阶段:稳定蒸发阶段 蒸发率降低阶段 扩散控制阶段 (三) 土面蒸发 Soil Water evaporation 土面蒸发过程区分为三个阶段。 1、表土蒸发强度保持稳定的阶段 稳定蒸发阶段蒸发强度的大小主要由大气蒸发能力决定,可近似为水面蒸发强度E0。此阶段含水率的下限,一般认为该值相当于毛管水断裂量的含水率,或田间持水量的50-70% 概念:土壤水汽进入大气的过程。 当土壤供水充分时,由大气蒸发能力决定的最大可能蒸发强称为潜在蒸发强度。(Soil potential evaporation) 2、表土蒸发强度随含水率变化的阶段 蒸发速率急剧降低,有利于土壤墒情的保持 3、水汽扩散阶段 土壤输水能力极弱,不能补充表土蒸发损失的水分,土壤表面形成干土层。在此阶段,蒸发面不是在地表,而是在土壤内部,蒸发强度的大小主要由干土层内水汽扩散的能力控制,并取决于干土层厚度,一般来说,其变化速率十分缓慢而且稳定。 土壤保墒措施在蒸发的第一阶段进行效果最佳;第二阶段次之。 (四)盐土的水分蒸发: 夏季积盐多; 蒸发力弱积盐少; 盐往高处走,盐斑的 扩大。 五、田间土壤水分平衡 Soil water balance 田间土壤水分平衡示意图,据此可列出其土壤水分平衡的数学表达式: ?W=P+I+U-E-T-R-In-D 田间蒸腾和蒸发很难截然分开,常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