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故事小猫钓鱼教案.doc
中班故事小猫钓鱼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主要内容是小猫钓鱼过程中的不同表现和最终结果。重点在于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明白做事专心的重要性;难点是如何引导幼儿将故事中的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能说出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小猫、猫妈妈)。
2.能力目标
-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话简单讲述故事片段。
3.情感目标
-引导幼儿感受专心做事的重要性,激发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专心做事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幼儿完整理解故事内容,包括小猫钓鱼时的不同态度和最终的结果。
-幼儿能够准确说出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及其行为。
2.教学难点
-引导幼儿体会做事专心的意义,并能联系自身生活实际,思考如何在自己的活动中做到专心。
四、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创设小猫钓鱼的情景,让幼儿更直观地感受故事内容。
2.提问引导法: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和表达。
3.小组讨论法: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情景导入)
-教师:小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特别的地方。(教师布置简单的户外或室内钓鱼场景,有小池塘、鱼竿等道具)看,这里是一个小池塘,今天我们就像小猫和猫妈妈一样来钓鱼好不好?
-幼儿:好!
-教师:那在我们钓鱼之前呢,老师要给你们讲一个关于小猫钓鱼的故事。
2.故事讲述(第一次讲述)
-教师:“从前有一只小猫,它和猫妈妈一起去河边钓鱼。小猫看到一只蝴蝶飞过来,它放下鱼竿就去追蝴蝶。蝴蝶飞走了,小猫回来看到妈妈已经钓到了一条大鱼。不一会儿,一只蜻蜓飞过来了,小猫又放下鱼竿去追蜻蜓,蜻蜓也飞走了。小猫回来的时候,猫妈妈又钓到了一条鱼。小猫很沮丧,猫妈妈告诉小猫:‘钓鱼的时候要专心,不能三心二意。’小猫听了妈妈的话,坐下来专心钓鱼,不一会儿就钓到了一条大鱼。”
-教师讲完后提问:
-教师:小故事里都有谁呀?
-幼儿:小猫和猫妈妈。
-教师:小猫一开始钓到鱼了吗?为什么呢?
-幼儿可能回答:没有,因为它去追蝴蝶和蜻蜓了。
-教师:那最后小猫钓到鱼了吗?是怎么钓到的呢?
-幼儿:钓到了,它听了妈妈的话专心钓鱼就钓到了。
3.小组讨论
-教师:现在老师要把小朋友们分成小组,大家一起讨论一下。小猫一开始为什么钓不到鱼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像小猫一样不专心的时候呢?
-教师将幼儿分组,每组3-4人。
-小组讨论时,教师巡视并参与个别小组的讨论。
-例如,教师参与一组讨论时:
-教师:小你们觉得小猫一开始钓不到鱼是不是很可惜呀?
-幼儿:是。
-教师:那你们在画画的时候有没有像小猫一样,看到别的小朋友玩玩具就不想画了呢?
-幼儿可能会分享自己不专心的经历。
4.故事讲述(第二次讲述)
-教师再次讲述故事,这次讲述时更加生动,并且在讲述到小猫不专心和专心的部分时,用不同的语调来强调。
-教师:“从前有一只小猫,它和猫妈妈一起去河边钓鱼。小猫看到一只蝴蝶飞过来,它放下鱼竿就去追蝴蝶。(教师用急切的语调)蝴蝶飞走了,小猫回来看到妈妈已经钓到了一条大鱼。不一会儿,一只蜻蜓飞过来了,小猫又放下鱼竿去追蜻蜓,蜻蜓也飞走了。(同样急切的语调)小猫回来的时候,猫妈妈又钓到了一条鱼。小猫很沮丧,猫妈妈告诉小猫:‘钓鱼的时候要专心,不能三心二意。’(沉稳的语调)小猫听了妈妈的话,坐下来专心钓鱼,不一会儿就钓到了一条大鱼。(欢快的语调)”
-教师讲述完后提问:
-教师:小小猫听了妈妈的话后,它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幼儿可能回答:开心的。
-教师:那我们应该向小猫学习什么呢?
-幼儿:专心做事。
5.角色扮演
-教师:现在我们来玩角色扮演的游戏。老师来当猫妈妈,谁想当小猫呀?
-选几个幼儿当小猫,其他幼儿当观众。
-在表演过程中,教师按照故事内容引导扮演小猫的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如看到蝴蝶就跑去追,然后回来沮丧的样子,最后专心钓鱼钓到鱼后的高兴样子。
-表演结束后,教师引导观众幼儿进行评价。
6.总结
六、作业设计
七、结语
小今天我们在故事里学到了很多东西,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都能像专心钓鱼的小猫一样,认真做好每一件事。老师相信你们都会成为很棒的宝宝!
一、教材分析
从课程标准来看,要注重幼儿在故事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和初步的品德教育。故事的主要内容围绕小猫钓鱼时的分心与专注展开。重点是让幼儿深刻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幼儿将故事中的专注品质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能从故事中的画面(如果有相关绘本)或者教师的讲述中发现小猫不同状态下的细节表现。
-锻炼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幼儿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