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docx
史料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
【摘要】时代在进步,教育在发展,高中历史教学要求不断提升,史料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现代化历史课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此,将史料教学法运用得周到、充分、科学、有效,也成为当前高中历史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迫切需要广大历史教师积极投身到史料教学法的运用探索中去。基于此,文章率先剖析史料与历史的关联,在此基础上提出史料教学法运用策略、补充运用重难点,协助广大历史教师构建精彩历史课堂、落实高质量教育教学。
【关键词】史料教学法;高中;历史课堂
过去较长一段时间里,学生主要通过学习教材了解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并获悉历史人物、历史时间、历史地点等,学习视野受到限制,难以让学生进入历史深处并对历史形成全面、客观的认知。史料的出现打破了这一教学现状,可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并提升教学内容的生动性,为教材内容做补充和延伸,可以激活历史课堂的生机和活力,所以,运用史料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是一件非同小可的任务。
一、史料与历史的关联
所谓的史料,指的是可以为研究或讨论历史所根据的东西,通常史料由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构成。第一手史料指的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第二手史料则是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做的研究及诠释。
在历史领域,史料作为研究基石、构建历史认知的基础材料而存在,可将其理解为历史资料,真切反映过去发生、存在过的事情的文字记载和一切物品,涉及文献、图像、口述等多种形式,是历史学家可以研究的原始材料,若欠缺史料,历史研究将无法展开,可见史料的重要价值。为此,史料在历史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连接着过去和现在,也正是有史料的辅助和支持,才可以更生动还原历史真实面貌和发展轨迹。
史料与历史息息相关,史料的存在可以构建历史认知并揭示历史真相、发展规律,可称为历史的“活化石”。
二、史料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的运用策略
(一)搜集各式各样史料
为确保史料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中被充分、有效使用,需要高中历史教师结合教学需要搜集各式各样的史料,从而激发学生的史料探究兴趣、历史学习兴趣,也确保史料的价值被充分挖掘,可结合教学需要完成以下几种类型史料的搜集。
一是实物史料。包括碑刻、雕塑、绘画、遗址等,这类史料是历史的见证,也是获取史实比较可靠的来源,属于第一手资料,可以较真实反映历史,且有着较强直观性,有条件的情况下,学生可以近距离观赏、触摸。
二是文献史料。包括野史笔记、报刊、地方史志、文书档案、信件等,这些史料多用文字记录史实,也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且文献史料多为距离研究时代较近人物所写的史书,属于第二手资料。
三是口述史料。包括回忆录、对话录、传说、神话、故事、遗训等,这类史料往往通过口口相传或录音等方式流传下来,对了解历史文化、还原历史真相起到辅助作用,有较高保护和传承价值。
四是图片、影像史料。包括新闻图片、照片、纪录片等,这些史料有较强的直观性,可以充分调动人的各项感官,可以更生动地展现历史场景,由此加深学生的历史学习感受。
除了以上几类史料,高中历史教师还可以搜集有意史料和无意史料,前者指的是官方组织编写的史书和成文的历史著述、回忆录、公开报道等,后者指的是当时的人们无意中留下的证据,如私人信件、日记等。
(二)多样呈现史料
一是采用信息化设备呈现。将抽象的历史事件还原并突出其历史感、真实感、空间感,可以在视觉、听觉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共鸣,引发学生的共鸣,引导学生迁移生活经验或其他学科知识等,避免历史课堂枯燥、乏味。例如,在“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一课中,历史教师不妨采用多媒体呈现石窟艺术图片,因为石窟艺术是隋唐时期的重要文化遗产。或是采用多媒体呈现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示意图,或是呈现《千金方》《唐本草》在内的医学著作等,加深学生对三国至隋唐文化的认知并使得他们真切感受到文化魅力。
二是走进实物和遗址。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校园完成对这些历史实物和遗址的近距离观赏,从中解读出丰富的历史内涵,带给学生更多震撼。例如,在学生学完“全民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一课后,历史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平型关大捷遗址、平西抗战纪念馆等,使得学生在参观抗战遗址、纪念馆过程中亲身感受历史并缅怀先烈,从而铭记历史和珍视和平。
三是采用先进技术呈现史料并完成相应互动。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VR)构建逼真历史场景,且学生可以通过佩戴VR眼镜自由探索古代宫殿、战场遗址或城市风貌,让学生与史料进行近距离接触、互动。或是利用增强现实技术(AR)、人工智能技术(AI)等呈现史料并促成与学生的各种互动,丰富史料表现形式并突出史料教学的多元化、智能化和人性化。
(三)教会学生应用史料
史料存在较高价值,不能仅仅用于历史知识、真相的解说和还原,还需成为学生学习历史、发展各项能力的较好助手,高中历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