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视听语言之视听修辞的功能.ppt

发布:2017-05-25约4.29千字共8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比如 《红色》中的“红色”,《红颜》中的学校操场上的扩音喇叭,《20·30·40》中的多次出现的地震,任贤齐、吴倩莲主演的《神雕侠侣》中一直苦苦寻找姑姑的杨过,在见到师父留下的石碑后,突然瘫坐在地,然后纵身一跃。 6分40秒 小洁 19分10秒 想想 1小时48分10秒 Lili 10、叠印—时空的“折叠”与意向的迭加 叠印是电影修辞中一个具有独特表现力的修辞格, 从修辞角度看,叠印其实是对时间和空间的“折 叠”,即从时间角度讲,叠印将叙事的线性时间打 断,而将过去时间中的事件(影像)或将来时间可能发 生的事件(比如幻想中的影像)与当下时间内发生的事 件(影像)共处此时;从空间上看,叠印则是把两种以 上的空间叠加起来,而营造出一种特殊的多重并置 空间。 从功能上讲,叠印所构造的这种时空“折叠” 与重塑打断了常态的叙事进程,将不同意义 指向的影像画面叠印在一起,往往给观众提 供出一种非常独特的视听“奇观”,实际上 具有了一种意向迭加的“混杂”效果,使观 众不得不进入到一种辨别、猜想、比对的思 考状态中,进而去建构印证、比较、遐想等 多元指向的意义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可 以看成是对故事的线性叙事进程的一种阻断, 它使观众从对故事的迷恋中跳脱出来而对故 事的动和思想产生兴趣。 《巴顿·芬克》(1991) 英文片名: Barton Fink 导演: 科恩兄弟 剧作家巴顿·芬克在纽约一夜成名,还没来得及 适应这一名誉招致好莱坞制片人的青睐,他打 点行囊,前往好莱坞······ 《巴顿·芬克》7分20秒,巴顿在有人的劝导下离开纽约··· 海浪冲击巨石的画面实现场景转换,已经到 达洛杉矶的巴顿芬克,提着行李箱的画面与 波涛汹涌的海面画面叠印,观众自然将孤身 一人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的巴顿和波涛汹涌的海面联系在一起······ 小结 视听语言是声音与画面立体化组合的时空结构系统,认识和把握视听语言系统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建构他的结构。修辞只是借用语言文字中的修辞格,重新探索视听语言的技巧,以弥补从造型等手段(剪辑等) 所无法看到的视听语言系统的内部结构。 END 《关于我母亲的一切》艾斯特班车祸后,母亲曼纽拉奔跑过来的动作。 《英雄》中残剑与无名水上交战等戏, 定格。“定格”指的是影像以静态呆照的形式呈现在银幕上,实际上是对影片“常态”拍摄和放映功能的一个“切断”,往往运用于影片的结尾,具有一种“凝固”画面的作用。从修辞功能上讲,“定格”修辞是对一种特定的情绪、情感、氛围、意念的强调和张扬,具有触发思考的修辞效果: 《红》的结尾 《有话好好说》张秋生“发疯”······ 7、形变——视觉畸变与心理骚动 “形变”辞格则不然,它的修辞功能主要表现在,通过影像本身形态的改变,来达到一种歪曲或变形视觉形象的效果,进而“表述”特殊的心理幻象或心理意念。尽管这种变形也不能脱离电影技术的参与。 《大腕》中的疯子(导演视点) 《收件人不详》中恩珞误食毒品后的眩晕感(剧中人视点) 8、碎切——杂多与动荡的拼贴、交响 “碎切”辞格指的是那些以快速的短镜头组合或以快速的移动画面转换为主要形态特征的修辞手法。“碎切”镜头一定是多镜头的,前一种形态自不必多说,即便是后一种形态(移动镜头的画面转换)也一定是经过镜头的不那么明显的快速切换(而不是一个单一镜头)和剪接组合。从呈现效果看,前一种形态(短镜头组合)中的“碎切”辞格往往给人一种杂多的“拼贴”感觉;后一种形态中的“碎切”辞格则更多给人提供一种动荡的“交响”感受。杂乱与动荡的视听感受构成了“碎切”辞格的基本修辞功能与修辞效果 碎切用在叙事上可以起到强化节奏、制造紧张气氛的修辞作用。如《杜拉拉升职记》。 《杜拉拉升职记》是一部建立在同名畅销小说基础之上的,中国近年来最成功的类型电影。在形式上,大量碎切式的镜头组合、明亮的色调、概念化的都市职场布景、令人眼花缭乱的时装、徐静蕾的大胆出位演出等元素成功吸引都市白领的眼球。加上大量的植入式广告,使得影片实现了利润的最大化。 当碎切用于一种拼贴、颠覆或矛盾修辞时,它表现的则是后现代主义特征。如《天生杀人狂》中的大多数段落,都使用了“碎切”辞格的修辞手法,从而使整个影片始终处于一种动荡不安,狂躁癫狂,分崩离析的状态和氛围中。但影片并没有那种发自内心深处的痛苦,反而带有一种无所谓甚至欣赏的格调。因为,对后现代主义精神来讲,没有所谓绝对的正确、真理和正义,只有具体条件下的个人选择和绝对化的“自由”追求。因此,这些“碎切”段落一方面呈现出玛莱和米奇的残忍 天生杀人狂 (1994) 原片名 Natural Born Killers 导演 奥利弗·斯通 编剧 昆丁·塔伦蒂诺 视听《天生杀人狂》开场 7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