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也谈汉语言叠音词的修辞功能.pdf

发布:2024-12-29约4.78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

也谈汉语言叠音词的修辞功能

推荐文章

也谈汉语言叠音词的修辞功能

摘要:叠音词在我国文学史上经久不衰。它之所以有这样的生命力,

与它特有的音义组合形式是分不开的。对于叠音词的修辞功能,本文以

史为序,以历代名篇为点,依次对叠音词引证分析。一者,不再重述它在不

同文学样式中所具有的活力;二者,力避以往为表明它的作用时以句代词

的笼统作法。分析时,不拘泥于叠音词的划分,旨在探究它的形式与其作

用的联系,力求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关键词:汉语叠音词音义

汉语叠音词,不只是声韵的重叠,还在于词的重叠,故有重言、叠词之

说。叠音,赋予听者以乐感;叠词,赋予读者以形态,以想象。“年年岁岁

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听者,有一种周而复

始,循环往复的情调;读者,在“年年岁岁”与“岁岁年年”的错觉中导入

“相似”与“不同”的心态,诱发出人生苦短的感慨。

一、叠音词的乐感,在于它的叠音,形成特有的音色与节奏。

叠音词中最具音色的,当属拟声词。它是那么原始,又是那么直观。

打开《诗经》,“关关”的水鸟和鸣,“喓喓”的草虫聚会,“习习”的谷

风拂面,“殷殷”的电闪雷鸣,“坎坎”的伐檀回声……仿佛是一首交响

曲,是净化灵魂的天赖之音。虽然拟声未必惟妙惟肖,听者却了然于心。

约定俗成也罢,鹦鹉学舌也成,都是一字一音符,一叠一节奏,一首一乐章。

《诗经》主体,四字一句,两字一顿,一节两拍。AA式的叠音词和拍

应节,合乎节奏,易于吟唱。如“‘关关’/睢鸠”,若改为“‘关然’睢

鸠”,描声绘貌含糊;仅一“关”字,不合节奏,歧义更多。故《诗经》中

的拟声词多为叠音式的拟声词,即AA式的像声词。其次,多数拟声词,扬

音弃意,以声名象,有口技般的艺术,有乐曲般的意境。《小雅·采芑》中

“戎车啴啴,啴啴焞焞,如霆如雷”等诗句,声音洪大,节奏急促,就像是进

军的鼓点。再者,叠音词在《诗经》中常与叠句组合,位居章首,以别章节,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

一唱三叹,反复萦回。

二、叠音词状貌,在于它的叠义,形成特有的语法功能。

1.叠义强调基本义,凸显事物的特征。

《楚辞·离骚》写道:“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其中的

“岌岌”一词,是“高高”的意思,是程度的递增,以状“余”戴着“很高”

的帽子,突出楚国戴高帽、佩长剑的服饰特征①。自然,“岌岌”不只是

“很高”的意思,还可以是“很急”等意思。尽管词义有别,但从语法的

角度上说,还是加强了基本义,是程度的递增,突出了事物的特征。高则更

高,小则更小,像是特写。

2.叠义增加附加意,让事物显得形象、生动。

(1)数量附加意。它让语言显得准确、形象。“女媭之婵媛兮,申申

其詈予”,(屈原,《离骚》)其中的“申申”一词,是“一次又一次”的意

思,是次数的增多。以“詈”之多,反衬人性之美。表明骚人不随波逐流,

志存高洁。量的增多,如“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屈原,《离

骚》)“总总”是“多了又多”的意思,与后边“离合”一词形成互文,

描述了云朵时聚时散的过程。结合上下文,当是描述诗人出走时的景象

与心境,可谓是风采照人,感天动地。

(2)动态附加意。它让事物显得形象、生动。“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绿云扰扰,梳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