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教学优质教学设计(统编2024版).docx
02《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教学优质教学设计(统编2024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02《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教学优质教学设计(统编2024版)
设计意图
本设计以《济南的冬天》为文本,旨在通过深入阅读和分析,让学生了解济南冬天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同时,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艺术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通过《济南的冬天》的学习,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同时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文字运用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熟悉记叙文的基本结构和表达方式。对冬季的气候特点和生活习俗有所了解,具备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自然景观和地方特色文化具有浓厚的兴趣,善于通过视觉和听觉体验来感受作品。学生具备较强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能通过文学作品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喜欢独立思考,部分学生更倾向于小组合作。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时可能存在困难,尤其是对一些抽象概念的把握。此外,学生可能难以将个人的生活经验与文学作品中的情感相联系,导致对作品的理解不够深入。在写作时,学生可能面临如何运用恰当的语言和表达技巧来描绘景物和抒发情感的问题。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纸质教材《济南的冬天》。
2.课程平台:学校网络教学平台。
3.信息化资源:济南冬季风光图片、相关地理知识介绍视频、文学作品欣赏音频。
4.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黑板板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写作练习。
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
详细内容:
-利用多媒体展示济南冬天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画面中的景物特点。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济南的冬天有什么印象?请分享一下你们的所见所感。”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济南冬天的美文——《济南的冬天》。”
用时:5分钟
2.新课讲授
详细内容:
-第一条: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让学生初步感受文章的韵律美。
-第二条:分析课文结构,讲解记叙文的基本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
-第三条: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分析其表达效果。
3.实践活动
详细内容:
-第一条:学生分组,每人选取课文中的一句描写济南冬天的语句,进行扩写,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第二条:播放济南冬季风光视频,让学生结合视频中的画面,进一步感受济南冬天的特点。
-第三条: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文章中的场景,体验作者的情感。
4.学生小组讨论
写3方面内容举例回答:
-第一方面:关于文章主题的讨论,例如:“同学们,你们认为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举例回答:“我认为文章的主题是赞美济南冬天的美丽和独特,通过对比南方和北方的冬天,突出了济南冬天的‘温晴’、‘水气’等特点。”
-第二方面:关于修辞手法的讨论,例如:“请大家谈谈文章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举例回答:“文章中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通过比喻和拟人,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济南冬天的暖和。”
-第三方面:关于情感体验的讨论,例如:“请分享一下你们在阅读这篇文章时的情感体验。”
举例回答:“我读完这篇文章后,感受到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和赞美,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美丽的画面中。”
5.总结回顾
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针对重点内容,如文章主题、修辞手法等,进行简要的总结和归纳。
-针对难点内容,如情感体验和写作技巧,提供具体的指导和示例。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相关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用时:5分钟
总计用时:15分钟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学素养提升:
2.阅读理解能力增强:
学生在阅读《济南的冬天》时,需要理解文章的记叙顺序、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等,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和情感。
3.写作技巧掌握:
在学习《济南的冬天》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如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绘景物,如何通过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