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汇储备与M的因果性和协整分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我国外汇储备与M2的因果性和协整分析
朱孟楠 黄晓东
(厦门大学金融系 361005 ;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 310035)
内容摘要: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仍在大规模增长,中央银行为了吸纳外汇储备需要投放大量的基础货币,必然会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快速增长。本文采用单位根检验、因果检验、协整分析得出我国外汇储备会导致货币供应量M2增长,且两者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两者之间的短期偏离动态调整关系。提出为了保证我国中央银行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我国需要调整我国的外汇管理政策和外汇储备规模。
关键词:外汇储备 货币供应量 因果检验 协整分析 误差修正模型
Causality and cointegration between Chinese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and M2
Zhu meng-nan Huang xiao-dong
(Department of finance, Xiamen university 361005; 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 310035)
Abstract: By now, Chinese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scale is still increasing, and central bank throws in lots of basic money, which leads to M2 expands. This article employs unit root, cointegration and ECM to get a long-term equilibrium and a short-term dynamic adjustment relation between them. Therefore we can conclude that china should adjust foreign exchange management policy and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scale to keep central bank’s independence and effectiveness.
Key words: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money supply; granger causality; cointegration; ECM
截至2004年3月底,我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达到4398.22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位。大量的外汇储备保证了人民币汇率的稳定,甚至面临着升值的压力。国内对持有外汇储备规模是否过度争论不休,还没有统一的结论。但是,中央银行吸收外汇储备需要投放大量的货币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本文应用协整方法和误差修正模型,考察我国外汇储备和货币供应量M2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相应的短期偏离调整机制。
一、相关文献回顾
自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以后,我国外汇储备不断增长,到2003年底已经达到4032.51亿美元。外汇储备的持续大幅增加,大大增强了我国对外支付能力,提高了我国综合国力,坚定了国内外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人民币币值稳定的信心,有利于吸引外资进入,降低对外筹资成本。但是外汇储备的持续增加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作用,比如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越来越大,中央银行为此投放的货币数额也越来越多。
国内关于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的文献很多。总的来说,目前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目前我国外汇储备的规模是充足的、甚至某种程度上是过量的。时建人、郭恩才(2001)运用国际上通常采用的3个客观指标来计算所谓的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结果表明我国的外汇储备大大高于国际公认的合理储备水准。此外,朱孟楠(1995)、吴念鲁(2003)认为我国当前的外汇储备量过多,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提出应对外汇储备资产进行有效管理。许承明(2001)在Frenkel的外汇储备需求模型基础上(Frenkel,1979),得到的结论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实际外汇储备大多年份处于“相对过剩状态”。另一种观点却认为目前我国外汇储备严重不足,且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也很难提高到适度的水平,例如刘斌(2000)以货币供应量决定论为理论基础,通过与亚洲金融危机国家和地区的国际比较,认为我国目前外汇储备严重不足。管于华(2001)发现根据现行公布的国家外汇储备数据得到的结论是我国近年的外汇储备大大超出适度规模标准的上限,而根据调整后的国家外汇储备数据得到的结论却是我国的外汇储备远在适度规模标准的下限以下,这说明我国的外汇储备不是偏多而是偏少。
关于外汇储备增加对货币供应的影响,国内有些学者也进行了相关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