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程设计
计算说明书
不要删除行尾的分节符,此行不会被打印目 录
课程设计任务书
第一章 总论
1.1 设计任务及要求
1.2 原始资料
1.2.1设计参数资料
1.2.2基本设计要求
第二章 供热负荷计算
2.1.供热面积的计算
2.2.供热负荷的计算
第三章 供热方案设计
3.1室外供热管道的平面布置
3.1.1供热管道平面布置类型
3.1.2供热管道布置原则
第四章 热伸长及补偿器选择计算
4.1 热伸长及固定支架确定
4.1.1热伸长
4.1.2固定支架
4.2 补偿器
4.1.1设置补偿器的意义
4.1.2补偿器的选择
第五章 供热管网水力计算及水压图
5.1 管网水力计算
5.1.1 水力计算的一般要求
5.1.2 水力计算的方法和步骤
5.1.3部分管路计算实例
5.2 水压图绘制及分析
5.2.1 绘制管路水压图的必要性
5.2.1 水压图的原理及其作用
5.2.2 绘制水压图的步骤和方法
第六章 其他
6.1 主要参考资料
6.2附表
附表1—— 供热负荷计算及初步水力计算表
附表2—— 详细水力计算表
结语
千万不要删除行尾的分节符,此行不会被打印.在目录上点右键“更新域”,然后“更新整个目录”.打印前,不要忘记把上面“Abstract”这一行后加一空行 第一章 总论
1.1 设计任务及要求
本次设计为太原市XX小区二次网工程设计。
要求:
1.熟悉有关原始资料、规范、手册等。
2.根据供热面积进行供热负荷的计算,结合地形图等确定方案后,进行供热负荷计算、管道水力计算、热伸长计算、补偿器的选择等。
3绘制所要求的图纸。
1.2 原始资料
1.2.1 设计参数资料
二次网供回水温度:85/60℃
台站位置:北纬37°47′东经112°56′;
采暖季天数:150天;
采暖室外计算温度:-12℃;
海拔:777.9m;
最大冻土层深度:0.77m;
冬季平均室外风速:2.6m/s;
主导风向:C、NNW。
设计地区:牡丹江;
供暖室外计算温度:tw =-24℃;
供暖天数:N=186天;
海拔:241.4m;
最大冻土层深度:189cm.
1.2.3 基本设计要求
二级网采用地沟敷设,在小区内设置热力站。
第二章 供热负荷的计算
2.1 供热面积计算
供暖设计热负荷采用面积热指标法和体积热指标法.
采用供暖面积热指标法,比体积热指标更易于概算,所以今年来再城市集中供热系统规划中,国外、国内也多采用供暖面积热指标法进行概算。经综合考虑,本次设计采用面积热指标法,各供热面积已经在平面图中给出。
2.2 供热负荷计算
集中供热的热负荷包括供暖、通风、生产及生活热负荷。供暖设计热负荷的概算可采用面积热指标进行计算,即
式中 —建筑物的供暖设计热负荷,;
—建筑物的建筑面积,.
—建筑物供暖面积热指标,;
建筑物供暖面积热指标的推荐取值如下表所示:
建筑物供暖面积热指标推荐值
建筑物类型 住宅 居住区综合 学校办公 医院托幼 旅馆 商店 食堂 未采取节能措施热指标() 58-64 60-67 68-80 65-80 60-70 65-80 115-148 采取节能措施热指标() 40-45 45-50 50-70 55-60 50-60 55-70 100-130 注: 1、本表摘自《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34-2002年版;
2、表中数据适用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
3、热指标中已包括约5%的管网热损失在内。.
经考虑,商场的热指标取55,物业管理和住宅取40。
本设计中所有的建筑物的面积与热负荷汇总见附表1
根据附表1中的数据可知总供热面积为124343,总的采暖热负荷为498992W
第三章 供热方案的确定
3.1 室外供热管道的平面布置
3.1.1 供热管道的平面布置类型
供热管道平面布置图示与热媒的种类、热源和热用户相互位置及热负荷的变化热点有关,主要有枝状和环状两类。
枝状网比较简单,造价较低,运行管理比较方便,它的管径随着到热源的距离增加而减小,其缺点在于如没有供热的后备性能,即一旦网路发生事故,在损坏地点以后的所有用户均将中断供热。
环状网路的主要优点是具有供热的后备性能,可靠性好,运行也安全,但它往往比枝状网路的投资要大很多。
本设计中,力争做到设计合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