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成才之路】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总结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选编.ppt

发布:2017-04-20约1.05千字共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成才之路 · 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总结;知 识 图 解;知 识 图 解;;一、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理性思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民个体经济的不同:①生产资料所有制根本不同。新中国成立初的农民个体经济实行的是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建立在土地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之上的,农民只是享有经营权和使用权。②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方式不同。新中国成立初的农民个体经济是一家一户的落后的生产方式,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集体统一规划下进行农田基础建设和生产的。③产品的分配方式不同。新中国成立初的农民个体经济不存在按劳分配和集体提留,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贯彻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 ④发展结果不同。新中国成立初的农民个体经济的经营方式落后,生产难以满足社会需要,???民生活困苦,大大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仅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改革农业经营结构,有利于我国农业的商品化、现代化。;二、新中国成立后工业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转变 1.第一次:新中国成立初到1956年。 (1)内容: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向单一公有制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 (2)原因:照搬苏联模式、主观上急于追求实现现代化。 (3)结果:这种体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恢复国民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并取得一定成就。但它超越了历史发展的阶段,严重的弊端使企业失去了活力。;2.第二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1)内容: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 (2)原因:党中央正确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吸取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并借鉴了外国经验,决定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 (3)结果:增强了企业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工业开始腾飞,成就举世瞩目。;3.第三次:20世纪90年代以来。 (1)内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 (2)原因:党中央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决定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核心是把企业推向市场。 (3)结果: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理性思考:工业兴国,工业化道路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趋势,工业经济体制的调整适应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创造了条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