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测试卷..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5——2016年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推论与史实不相符的一项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南京条约》 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B 《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C 洋务运动 使中国开始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D 《辛丑条约》 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2.晚清厦门胡里山炮台的兴建是“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一次尝试,这次尝试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3. 洋务派的中央代表奕提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由此可看出洋务运动的侧重点在于学习西方的( )
A.思想文化 B.军事技术 C.教育制度 D.政治制度
4.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还是一部探索史。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不断向西方学习,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5. 为维护清朝统治,洋务派先后以“自强”、 “ 求富”为目标,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 下列属于军事工业的是( )
A.汉阳铁厂 B.开平矿务局 C.江南制造总局 D.轮船招商局
6.下列是一组关于中国近代历史的图片,与这组图片内容相吻合的主题是( )
A.洋务运动的开展 B.中国民主资本主义的发展
C.外国资本主义扩张 D.社会主义国营企业的建立
7.《同治要务》中写道:“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在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持这一认识并付诸实现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8. 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现)代化的这辆列车。”据此可见,他认为( )
A.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辟了近代化道路
B.戊戌变法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C.辛亥革命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D.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9.5月28日,“湖湘文化十杰评选高峰论坛”在岳麓书院隆重举行。著名学者郑佳明表示,他个人最为钦服的湖湘历史文化名人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近代维新志士( )
A.黄兴 B.左宗棠 C.曾国藩 D.谭嗣同
10. 在中国请求变法图强的维新派代表人物是( )
A.康有为、梁启超 B.李大钊、胡适 C.李鸿章、张之洞 D.曾国藩、奕沂
11.“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他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是( )
A.维新思想开始传播 B.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C.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 D.近代学校开设修身课程
12.19世纪,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相继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此文中“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分别是指( )
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D.五四运动、戊戌变法
13、“这个事件的意义是结束了2000年的帝制,赶跑了皇帝,建立了共和”。“这个事件”是(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南昌起义 D.西安事变
14.它首次在中国大地宣告国家主权属于人民,……国会政治、政党政治、舆论监督政府等民权政治,变人治为法治的尝试由此正式开端。替代文中“它”最恰当的是( )
A.中国同盟会 B.武昌起义 C.中华民国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15.孙中山是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1905年8月,在他的推动下,成立的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华兴会 D.强学会
16.以下能达到右图效果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17、“他的伟大不只在领导中国人民促使社会向一个崭新的时代跃进,还在于在消灭帝制、缔造共和后仍为建设一个独立强盛、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