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1.3人类活动对区域环境影响.ppt

发布:2017-04-14约2.77千字共2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新闻!;遭灭顶之灾的油菜;§3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一、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一、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996年,山西有关方面曾经做过一次乐观的估算,按照该年度原煤总产量3.49亿吨,动用消耗资源14亿吨测算,目前已探明的2000米以内的储量至少可以服务150年以上,但是到2003年,对于这个服务年限的测算已经缩短到70年。不幸的是还有更为严峻的现实,现在,轩岗煤矿已经枯竭,大同的侏罗纪优质煤也只够开采15年左右,而阳泉地煤的可开采量也仅能维持30-40年,晋城矿务局3#矿已经开采一空,15年后这个矿务局的优质无烟煤也将陷入被采光的境地。与此同时,全省的煤炭资源正在遭受日益严重的浪费与破坏。据有关部门的统计,这个省每年因采煤损失的煤层气折合1508万吨标准煤,损失的水资源达4.1亿立方米,而共生、伴生资源20亿吨也被不同程度浪费,因回采率低造成的煤炭资源损失量每年也都有几亿吨。这对于山西的未来来说显得是如此致命。 ;哭泣的山西 2006年08月21日; 在各省基本生活保障线以下城镇贫困人口规模的统计中,山西省城镇贫困人口的规模占到了7.17%,全国排名第七位;; 山西煤炭资源是优势,而缺水是山西的劣势,山西挖一吨煤要损耗2.5吨水,也就是说山西每年因挖煤而损耗的水资源在10亿吨以上,山西现有的水资源已经越来越难以支撑如此大规模的煤炭开采了。而在山西现有的水资源中,几乎所有的河道都受到了污染,受污染河流长达3753公里,其中超三类污染河道占67.2%,严重污染超五类水占总河长45.8%。 ;一、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a、海水倒灌将影响上海至南京地区的供水  南水北调工程分三线向北方调水,最终的调水规模将超过黄河的常年径流量。目前长江流域的每年的绝对实际消耗的水量为500多亿立方米,南水北调三线的最终调水量,将超过长江流域的全部水消耗量。如此之大的调水量,不会不对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不会不破坏长江的自然河流生态系统。以东线为例,计划近期的取水量为每秒钟抽水1000立方米东线取水口位于长江中下游经济繁华地区,距离长江口不太远,上游不远是南京,下游是上海。实行南水北调之后,长江径流量减少,特别是枯水季流量的减少,会改变下游河道与河口的水情。枯水季节,长江的径流量约为每秒6000立方米,仅东线取水量就占长江流量的16%,如果此时中上游西中两线再抽水,到达下游的水量尚不足每秒5000立方米,再加上东线抽水,还要减去长江下游两岸抽引江水,入海水量必然大量减少,将引起海水严重倒灌盐水入侵。长江河口现在已然海水倒灌,若南水北调后,海水倒灌的时间将加长许多,,江水的氯化物和盐量增加则必须较长关闭沿江的所有水厂和抽水站,问题将很严重,是重蹈海河及天津的复辙。 ; b、人为抬高沿途湖泊的蓄水位将增加洪水危害 东线方案实施后,输水渠道和原河道平面相交,所有相交口都必须建设闸门加以控制。这样的水网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相去很远,河流湖泊的生态系统全部依赖于人工控制。东线输水线路所经过的地区,也是经常遭受洪水危害的地区,而建设东线输水线路,必然增加这一地区的洪水危害。1991年,太湖和淮河流域发生大洪水,损失严重,造成灾难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人们利用江苏南部的运河来调度洪水走向,在紧急关头,由于控制运河的闸门开错,使得太湖的水位不但没有降低,反而加高。同样,洪泽等湖泊已有蓄洪任务,再让它们担当存储北调水量的任务,就失去了自然湖泊调蓄洪水的功能。又由于人为地抬高了湖泊的蓄水水位,增加了对周围地区的洪水威胁。  河流湖泊在自然状态下有高水位、枯水位,一张一弛。由于输水线路和沿途湖泊常年处于高水位状态,将造成这些地区次潜育化和沼泽化,而破坏该地区的生态。淮河洪水,则后果不堪设想。 ;c、输入区的土地盐碱化 南水北调可以说是华北平原的第三次水利化,由南向北的输水渠道中常年充满了水,将中止原来华北平原上的自西向东的冲盐排水渠道,加重加快土地盐碱化。    华北平原处于半湿润地区,在实现南水北调之后,地表径流增加一倍,将使华北平原的气候发生不可忽视的变化,这个变化的后果是什么?南水北调工程论证并没有提出报告。华北平原上的地表径流增加一倍,洪水期间的洪水流量也随著增长,如果再出现如1963年的洪水,加上南水北调增加的水量,华北平原的防洪设施是否可以防御这样的洪水?天津是否会淹? ; 中国的南水北调与节约用水 南水北调的静态投资为5000亿元。如果将这批资金全部用于节水会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对自然环境几乎不会产生什么大的影响。有人计算过:5000亿元人民币,平均每人384.6元(以13亿人口计)。用这么一大笔钱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