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影响西气东输.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节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资源跨区域调配 西气东输工程2002年7月开工,2004年全线贯通。 主干管道: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轮南油气田,向东经过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最终到达上海。全长4200千米。 一、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我国为什么要耗巨资修建“西气东输工程”? 3、今后我国油气资源开发战略重点在西部 “稳定东部,发展西部” 我国陆地天然气主要分布:新疆(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川渝(四川盆地)、陕甘宁的鄂尔多斯 小结:西气东输的原因: 1、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3、今后我国油气资源开发战略重点在西部 二、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1)西气东输工程的大量投资,将推动中西部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 * * 中国三个经济 地带及其发展 水平比较 (1999年) 4 217 23.2 13 西部 5 407 35.7 27 中部 10 089 41.1 59 东部 人均GDP(元) 人口总量(%) 国内生产总值(%) 地带 东部经济最发达,中部其次,西部较落后;东部的经济发展速度最快,中部次之,西部较慢 中西部资源占全国的比重 结论:我国资源的整体分布情况与目前的 经济地理格局不相适应 想一想: (1)中西部经济地带 在资源方面的优势有哪些? (2)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经济发展存在的限制性问题是什么? 区域差异 资源差异 经济差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南水北调 西电东送 西气东输 西气东输线路示意图 上海 轮南 塔里木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河西走廊 宁夏 平原 黄土 高原 华北平原 1.最长的管道 输气管道全长4200千米 2.途径行政区最多 管道干线途径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66个县市 3.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最复杂 管道经过沙漠、戈壁、山区、丘陵、平原、盆地、黄土高原、江南水网、大江大河和大量农田等,集中国地貌之大成 4.输气量最大 管道年输气量120亿立方米,可使我国天然气产量增加50%,使天然气占全国能源消费结构的比重由2.1%提高到3% 5.工程投资最高 工程总投资为1 460多亿人民币,其中管道工程投资为456多亿元 6.大型河流穿越最多 管道穿越黄河3次,穿越长江、淮河各1次,另外还穿越其他大型河流10余次 西气东输工程创造的中国管道之最 西部 21.2% 中部 39.6% 东部 39.2% 东部 54.9% 西部 19.8% 中部 25.3% 生产量占全国百分比 消费量占全国百分比 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能源生产、消费占全国的比例(1998年) 我国东部、中西部地区能源生产量和消费量有什么差异?这对两地的经济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 (1)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贫乏,使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2)西部地区经济水平的限制,使资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 1、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天然气2.1%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 煤炭71.6% 石油 19.8% 其它6.5% 世界能源消费结构 煤炭27% 石油40% 天然气 23% 其它10% 1998年世界和我国能源消费结构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什么为主?带来了哪些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一直以煤炭为主(70%) 问题:排入大气的粉尘——可吸入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 排入大气大量SO2——酸雨范围大、危害严重 煤炭堆放,燃烧废渣——环境污染 北煤南运——给我国铁路和公路运输造成巨大压力 清洁 使用方便 燃烧效率高 比较价格低 开采成本低 储存、运输方便 价格便宜 开采、运输难度大 技术要求高 投资大,回收周期长 使用不方便 燃烧效率低 废气、废渣排放量大 煤炭和天然气作为能源的比较 煤炭 天然气 优点 缺点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分布格局: 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据初步推算,按目前的天然气价格,以每年生产天然气200亿立方米计算,每年仅生产天然气的收入即可达100多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数十亿元,根据目前税收政策,天然气在生产和输出等方面每年可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约10亿元左右。 西气东输工程可促使中西部地区加快综合利用天然气的步伐,推广民用天然气,还可根据市场情况,有选择的发展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合成氨、尿素等化工工业。 西气东输主干道管线穿越9个省市自治区,初步估算将使用钢材174万吨,消耗焊条5100吨,挖填土石3000万立方米以上,同时需要大量的水泥、木材、仪器仪表和自动化设备。 资料: 资料: 上海市明确提出要加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