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复习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 填空
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分布数列称_______________.
根据统计表的主词是否分组以及如何分组,统计表可以区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某层楼有七户居民。家庭人口数分别为4,3,3,2,2,2,1;人均居住面积为6,10,10,12,12,12,18平方米,据此可计算:家庭人口平均数为_________人,中位数为__________人 ,人均住房面积为_________米。
是非标志中,具有的研究标志的单位数为N1,不具有所研究标志的单位数为N0,全部总体单位数N=N1+N0,则成数P和Q的计算公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社会经济统计中比较常用的标志变异指标有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社会经济现象的___________,是计算平均指标的重要原则 .
某企业计划规定产品销售利润比上年增长15%,达到800万元,实际执行结果比上年增长12%。则该企业产品销售利润完成程度为___________,今年实际销售利润达到了_________万元。
综合指数是计算____________的一种形式,它是由两个 _____________对比而成的指数。
总体标准差为100,要使抽样平均误差等于10,在重复抽样情况下,样本单位数应等于_____________。
已知σ2xy=150,σx=18,σy=15.那么变量X和Y的相关系数r是_____________。
统计指数按其表明统计指标的性质不同可分为 和 。
统计整体设计的主要内容是:一.________________;二.______________ 三.收集统计资料方法的设计;四.统计工作各个部门和各阶段的协调与关联; 五.统计力量组织与安排.。
社会经济现象的 是计算和应用平均数的一个重要原则。
积累额与消费额的比例为1∶4。a.积累额占国民收入使用额的20%;b.积累额是消费额的 1/4。在这一资料中,a 为 相对数,b 为 相对数。
我国1987年粮食总产量为40298万吨,到本世纪末,必须争取达到50000万吨,从1987年到2000年的粮食总产量年平均增长速度应为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指的是 。
A. 具有典型意义或代表性的单位; B.标志总量占全部单位标志总量比重较大的单位;
C.在总体中占主要地位的某些地区、部门或单位; D.随机抽选的单位。
等距数列是指 。
A.各组次数相等的数列; B.组数相等的数列;
C.各组组距相等的数列; D.各组频率相等的数列。
组距数列中,组距一定的条件下,组数的多少 。
A.与组距的大小成正比; B.与组距无关;
C.与组距的大小成反比; D.与变量值的大小成正比。
某连续变量数列,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500.又知其邻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
A.520 B.510 C.500 D.490
下面哪个表是统计表 。
对数表; B.某学院考试成绩总结表; C.平方表; D.列车时刻表。
某地区“六五”计划规定电力生产量为年发电量 200亿度,实际执行结果,从1984年3月至1985年2月已生产电力200亿度。则该地区“六五”电力生产计划 。
A.提前10个月完成; B.未提前完成;
C.提前仅1年另10个月完成; D.是否提前完成不能确定。
下列指标中是强度相对指标的为 。
A.职工平均工资 B.资金利润率 C.工人占职工比重 D.人口性比例
某厂计划规定单位产品成本比上年降低5%,实际降低了9%,则成本计划完成程度为( )
A、180%; B、103.8%; C、95.8%; D、104.4%。
相对指标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