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章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附).ppt
执教:萧五中 汤沈燕 客运码头 思考:图中有A、B两岸,为什么在B岸建码头? (提示:码头要注意航道深浅) A B 第九码头 凸岸泥沙容易淤积 凹岸泥沙不易淤积 执教:萧五中 汤沈燕 如果任由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发展下去,河流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执教:萧五中 汤沈燕 河谷的演变 初期 ______和______侵蚀为主 河谷横剖面呈___形 中期 _____侵蚀减弱,_____侵蚀加强 河谷展宽 成熟期 _____侵蚀为主 河谷横剖面呈___形 V 下蚀 溯源 下蚀 侧蚀 槽 侧蚀 执教
2016-08-07 约4.76千字 49页 立即下载
-
第二章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附)报告.ppt
执教:萧五中 汤沈燕 客运码头 思考:图中有A、B两岸,为什么在B岸建码头? (提示:码头要注意航道深浅) A B 第九码头 凸岸泥沙容易淤积 凹岸泥沙不易淤积 执教:萧五中 汤沈燕 如果任由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发展下去,河流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执教:萧五中 汤沈燕 河谷的演变 初期 ______和______侵蚀为主 河谷横剖面呈___形 中期 _____侵蚀减弱,_____侵蚀加强 河谷展宽 成熟期 _____侵蚀为主 河谷横剖面呈___形 V 下蚀 溯源 下蚀 侧蚀 槽 侧蚀 执教
2017-01-18 约4.76千字 49页 立即下载
-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ppt
不少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不少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侵蚀,成为山岭判断背斜、向斜的主要依据:岩层的新老关系背斜:中间老两翼新向斜:中间新两翼老构造类型产生原因结构特征地貌形态地形倒置褶皱岩层受挤压弯曲变形岩层上拱岩层下弯常形成山岭谷地或盆地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背斜向斜判断依据:岩层的新老关系背斜:中间老,两翼新向斜:中间新,两翼老断层:岩体受力作用断裂后,两侧岩块沿断裂面发生显著位移的断裂构造。01岩层断裂错开的面称为断层面,在剖面图上表现为线状。02在地貌上,大的断层常形成裂谷和陡崖,伴生有沟谷和河流,如我国华山北坡大断崖及其北侧的渭河。0301两条断层中间的岩块相对上升,两边岩
2025-02-14 约2.08千字 10页 立即下载
-
【地理】湘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ppt
变质岩;A;地球表面形态;丘 陵;峡谷;草 原;山 地;高 原; 雄伟的喜马拉雅山;平坦的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云 和 中 学
宫 香 泉;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量主要有两方面,即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 的能量来自于地球内部,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等。
外力作用 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外部的太阳能,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地表形态。
今天我们看到的地表形态,都是内力与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 ;全球六大板块示意图;;亚欧板块;请用板块构造学说来
解释下列地形的形成:; 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的变形、变位称为地质构造 ;褶皱示意;;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2018-10-13 约1.2千字 77页 立即下载
-
湘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说课.doc
《地球表面形态》第一课时说课稿
定州中学地理组 郭东家
一、课标分析
本节教材相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从本条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教学活动的重心是地表形态的变化的成因分析,并能让学生从两方面来认识地表形态。一是以运动、变化的观点看待地表形态,即地表形态一直处于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之中。二是以综合的观点看待地表形态,即内力造就了地表形态的骨架,外力对地表形态骨进行再塑造,我们所见到的地表形态是内、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产物。
二、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1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第二单元中的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第一
2017-12-28 约3.74千字 5页 立即下载
-
第二章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知识结构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导致.doc
?
?
第二章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知识结构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导致地表形态变化的力量来源
内力作用:能量主要来自地球 ,表现为 、 、 等。
外力作用:能量主要来自地球 的 能,它能造成地壳表层物质的 、
和 。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板块构造主要观点:
(1) 地球表层的 并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 分割成 板块、 板块、
板块、 板块、
2017-04-25 约5.25千字 9页 立即下载
-
地理必修Ⅰ湘教版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doc
第 PAGE 21 页 共 NUMPAGES 21 页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风、流水、冰川、海浪等外力因素,识别地质构造和常见的地貌。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当地典型地貌的实地考察学习和探究,掌握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探究自然的兴趣和热情;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养成良好的合作能力;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1.板块运动与地表形态。
2.地质构造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教学难点地表形态形成过程的分析。
教具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017-04-26 约1.78万字 21页 立即下载
-
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学案,有答案)..doc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课程标准: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课标解读
1、地表形态的变化。课程标准对于自然地理要素—地貌的关注,其重心放在“变化”,而非“地表形态(地貌)”本身。而研究变化则必须考虑其力量来源: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
2、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地表形态的变化,从内力作用的层面上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说明。第一是全球大地构造,以解释全球海陆、高大山系、大裂谷等宏观地形的分布和变化,一般通过板块构造学说等全球构造理论加以说明。第二是区域大地构造,以解释地表高低不平的原因,一般通过褶皱、断层及其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加以说明。
3、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在内力造就的地表形态的骨架
2017-01-11 约6.19千字 8页 立即下载
-
湘教版必修一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教学.pptx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第1页
第2页
思索
万年以来,珠穆朗玛峰地域抬升了约2万米,可是珠穆朗玛峰海拔只有8844.43米;黄河每年将16亿吨左右泥沙输往下游,其中大部分注入渤海,有些人计算过,用多年时间即可填满渤海,可是长久以来渤海形状基本未变.
第3页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能量起源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影响
内外力作用关系
地球内部
太阳辐射能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使地表高低起伏
使地表趋于平缓
共同作用、塑造地表形态
一、不停改变地表形态
第4页
活动1:合作学习
阅读板块结构和六大板块分布图,问题探究:
1什么是板块
2了解六大板块及其运动情况
3利用
2025-04-04 约1.55千字 10页 立即下载
-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湘教版).ppt
冰川沉积——冰碛湖 海浪沉积——滨海沙滩 (五)固结成岩作用 沉积物经过物理的,化学的以及生物化学的变化和改造变成坚硬的岩石.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搬运作用 沉积作用 固结成岩作用 V形谷、瀑布、喀斯特地貌等 风蚀蘑菇、风蚀洼地等 冰斗、角峰、U形谷 河口三角洲、冲积扇、江心洲等 沙丘、黄土高原等 冰碛湖、冰碛平原(如波德平原) 流水侵蚀地貌: 风力侵蚀地貌: 冰川侵蚀地貌: 流水沉积地貌: 风力沉积地貌: 冰川沉积地貌: 风化作用 侵蚀作用 海浪沉积地貌: 沿海沙滩 海浪侵蚀地貌: 海蚀崖,海蚀柱,波浪岩 中国的一些地表形态,想想它们受哪些外力作用的塑造?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人类
2019-01-17 约1.88千字 47页 立即下载
-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 第二节 风成地貌 2024年10月课堂巩固.docx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第二节风成地貌2024年10月课堂巩固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4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楷书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保持卷面整洁,不得随意涂改。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对风成地貌影响最大的气候因素是()
A.气温B.降水C.风D.湿度
2.风成地貌广泛分布于()
A.湿润地区B.半湿润地区C.半干旱和干旱地区D.极端干旱地区
3.风成地貌发育的基本条件是()
A.干旱多风B.地表物质疏松C.地形平坦开阔D.以上都是
4.形成风蚀地
2024-10-08 约2.07千字 5页 立即下载
-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 第二节 风成地貌》2024年10月课堂练习.docx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第二节风成地貌》2024年10月课堂练习
考试形式:课堂练习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题集共三部分,总分100分。
2.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3.所有题目必须回答,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答题纸上,其余题目请将答案写清楚。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
1.关于风成地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风成地貌主要形成于湿润多雨的地区
B.风成地貌主要分布在沙漠和沙地等干旱区
C.形成风成地貌的主要外营力是流水
D.风成地貌对人类活动没有影响
2.风化作用形成的细小岩屑,被风搬运后堆积形成的地貌是()
A.冲积
2024-10-07 约1.85千字 5页 立即下载
-
2024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第二节风成地貌提升训练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
PAGE
PAGE20
其次节风成地貌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风蚀地貌
埃及费拉菲拉沙漠区有一片矗立在坚实的土层之上的、巨大的蘑菇群岩层,被当地人称作“蘑菇沙漠”。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形成“蘑菇沙漠”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风蚀作用 B.流水积累
C.岩层挤压 D.火山喷发
2.“蘑菇沙漠”最可能分布的地区是 ()
A.潮湿地区 B.半潮湿地区
C.半干旱地区 D.干旱地区
读我国某地区“魔鬼城”景观图,回答下面两题。
3.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
A.吉林 B.新疆
C.四川 D.上海
4.形成该景观的主导作用是 ()
A.风力积累 B.流水侵蚀
C.流水积累 D.风力侵蚀
(2024河
2025-03-23 约1.04万字 21页 立即下载
-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第二节风成地貌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一册1.doc
PAGE
14-
其次节风成地貌
一、风蚀地貌
1.风蚀作用:
风蚀作用
类型
表现
指地面物质在风力作用下脱离原地
吹蚀作用
风吹过地面时,带走细颗粒物,造成地面破坏
磨蚀作用
挟带沙粒的风吹过地面物体时,风中运动的沙粒对经过物体进行磨蚀,造成地面物体破坏
2.风蚀地貌:
地貌类型
景观特点
景观代码
风蚀柱
突起的孤立岩石
乙
风蚀蘑菇
上部宽大、下部狭小
甲
风蚀壁龛
岩壁表面呈蜂窝状
丁
雅丹地貌
不规则的沟槽和垄脊相间
丙
二、风积地貌
1.概念:风中挟带的沙粒,在风速降低时沉降在地面所形成的各种地表形态。
2.常见风积地貌:沙丘和沙垄。
3.沙丘:
(1)基本形态:新月形沙丘,因平
2025-03-28 约6.5千字 14页 立即下载
-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第二节风成地貌作业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
PAGE
PAGE7
其次节风成地貌
基础达标练
(2024云南玉溪高一期末)下图为某游客在甘肃省敦煌市旁边拍摄的地貌景观。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图中地貌景观是()
A.喀斯特地貌B.雅丹地貌
C.丹霞地貌D.河流地貌
答案:B
解析:读取图文信息分析,该地在甘肃省敦煌市旁边,气候干燥,降水少,图中地貌景观为雅丹地貌,B正确。
2.塑造图中所示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冰川侵蚀
B.流水搬运
C.风力侵蚀
D.风力沉积
答案:C
解析:我国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地区,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
(2024广东肇庆高一期末)下图示意我国内陆某地貌景观。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图示地貌的名称是
2025-03-15 约3.26千字 7页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