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3.2生长素生理作用(上课).ppt

发布:2018-06-11约3.02千字共3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向光性的原因——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 —— 弯曲的部位 —— 产生的部位 —— 分布的部位 —— 运输的方向 吲哚乙酸 尖端 尖端下部 幼嫩的部位 相对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极性运输 横向运输 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非极性运输 ——幼嫩部位 ——尖端 ——成熟组织中 第2节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问题: 分析植物向光性的原因可以知道,生长素多,胚芽鞘生长得就快;生长素少,胚芽鞘生长得就慢,是不是生长素越多越好呢? 2、曲线AB段、BC段、CD段 的生物学含义分别是: B:促进芽生长的最适浓度 D:抑制生长 不同浓度生长素对芽生长的影响 1.B、C、D点表示的生长素浓度 表示的效应分别是: C:对芽的生长无影响,即 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生长素的浓度与作用有什么关系? 坐标曲线图三要素:识“标”、明“点”、析“线” 芽 随生长素浓度升高,对芽 生长的促进作用加强。 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 AB段: BC段: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 对芽生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 CD段: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 对芽生长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①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 对芽生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加强; ② 达到最适浓度后,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 对芽生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 ③ 生长素浓度再增加,对芽生长的抑制作用 逐渐加强。 对芽的生长,生长素的作用与浓度的关系: 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 低浓度:促进, 高浓度:抑制。 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1、松树为什么呈“塔形”? 松树的顶芽优先生长, 侧芽生长受到抑制, 所以呈“塔形”。 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 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 部位。 顶芽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 侧芽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 原因: 1 2 3 4 1 2 3 4 1、松树为什么呈“塔形”? 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2、去除顶芽,枝条会发生什么变化? 3、保留顶芽,不时剪掉侧枝, 桦树的长势如何? 4、解除或维持顶端优势,在生产 实践中有什么应用? 去除顶芽,会解除顶端优势, 即促进侧芽的生长。 维持顶端优势,桦树直立生长。 棉花的摘心,果树的修枝。 生长素对植物其他器官的影响是否跟茎一样呢? 不同器官对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反应图 生长素对植物其他器官的影响是否跟芽一样呢?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分析任何一条曲线都可以得出: ① 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对器官生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加强; ② 达到最适浓度后,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对器官生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 ③ 生长素浓度再增加,对器官生长的抑制作用逐渐加强。 对于不同器官来说, 生长素促进生长的 最适浓度相同吗? 不同器官对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反应图 根、芽、茎对生长素需要的最适浓度是不一样的, 对各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也是不同的。 生长素浓度为10-5mol/L时,对根、茎、芽的作用效应分别是什么? 抑制根、芽的生长,促进茎的生长。 生长素作用的敏感度 1.分析右图可得出如下两个规律: (1)同种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 敏感度不同,如图所示: 根>芽>茎。 2.分析下图可得出: 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 同: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 3.同种器官不同细胞对生长素的敏 感度不同,即是幼嫩细胞>老细胞。 根部: 生长素浓度:A B 生长速度: A B 茎部: 生长素浓度:C D 生长速度: C D > > > A B C D 思考: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如何通过 生长素的分布理论来解释? > 说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 说明生长素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 实例分析: 一种植户种了几亩番茄,长势良好,不料到了开花的时候,却遇上连续的阴雨天气,致使受粉受阻,造成大面积番茄“花而不实”。后来他听从农业技术员的建议,及时喷洒了适量 ,挽回了损失。 生长素类似物 即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生理作用与生长素类似,但不容易被降解,因此效果稳定,在生产上有广泛的应用。如α-萘乙酸(NAA)、 2、4-D等。 1.促进果实发育(获得无籽果实) 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或类似物刺激_______的雌蕊柱头或子房也能使子房发育成果实,可获得无籽番茄、黄瓜和辣椒等,其原理是应用生长素能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