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8.饲料添加剂7.饲料品质改善剂.ppt

发布:2016-12-18约1.82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章 饲料添加剂 1 抗氧化剂 概念:为了防止或延缓饲料中某些活性成分发生氧化变质而添加于饲料中的制剂。 常用的抗氧化剂: 乙氧喹(山道喹); 二丁基羟基甲苯(BHT); 丁羟基茴香醚(BHA); 维生素E、维生素C、五倍子酸盐、五倍子酸酯等因价格较高而未在生产中应用。 乙氧基喹啉(乙氧喹) 商品名:山道喹 化学名称:6-乙氧基-1,2-二氧-2,2,4-三甲基喹啉 分子式:C14H19NO 理化特性:粘滞的橘黄体,不溶于水,溶于植物油,可与丙酮、氯仿等有机溶剂混溶。 常用剂型:由于其液体形式难以与饲料混合,常制成含量25%的添加剂。 二丁羟基甲苯(BHT) 理化特性:白色粉末或结晶,不溶于水和甘油,能溶于油脂。 用途:BHT常用于油脂的抗氧化、适于长期保存不饱和脂肪含量较高的饲料。 规格: 美国FDA:规定BHT用量不得超过饲料中脂肪含量的0.02%。鱼粉和油脂用量为每吨100g~1000g, 中国:规定配合饲料中用量为150g/t(以88%干物质计)。 丁羟基茴香醚(BHA) 理化特性:白色晶体粉末,不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和乙醚中。 用途:主要用作油脂抗氧化剂,用量150g/t ,并有较强的抗菌力。 2 防霉剂 防霉剂产品较多,常用的主要是丙酸和丙酸钙,此外还有苯甲酸、山梨酸、醋酸、硝酸、亚硝酸、二氧化硫及亚硫酸的盐类。 丙酸为具腐蚀性透明液体,易溶于水,对霉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有刺激性臭味。其在饲料中的添加量与饲料中的含水量及贮存时间有关,含水量高则添加量亦高,一般添加量为0.3%。 丙酸盐包括丙酸钠和丙酸钙,两者均为白色无味粉末,易溶于水,丙酸钠防霉效果优于丙酸钙,但缺点是易吸水、结块。饲料中的添加量为丙酸钠0.1%、丙酸钙0.2%。 3 着色剂 主要改善鱼及甲壳类动物的体色,在一些鱼类养殖品种如金鱼、锦鲤、热带鱼等观赏鱼和甲壳类动物其体色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其经济价值。此外,饲料的颜色对于鱼亦有一定的引诱性。鱼类的主要着色剂为类胡萝卜素和血红素。鱼类与其它动物一样体内不能合成类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主要有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在虾、蟹体内的为虾黄素,它与蛋白质结合后呈灰绿色。 常用的着色剂:叶黄素和胡萝卜醇,添加量一般为10~20g/t,具体应视饲料原料情况而定。此外还有裸甲酮(0.001%~0.02%)、茜草色素(50mg/kg)、蓝藻、绿藻、辣椒、虾壳粉、蟹壳粉等,均具有良好的增色效果。 4 诱食剂 引诱鱼类摄食、增加摄食量的一类物质称为诱食剂。鱼类的摄食与其视觉、触觉、嗅觉及味觉均有较大的关系。引发鱼类味觉与嗅觉器官做出反应的物质因鱼种而不同,大多为一些氨基酸、核酸、亚氨基酸、环状化合物、有机酸和一些挥发性物质。 目前多数研究表明鱼类的诱食剂需要由三种以上化合物协同发挥作用。在生产中常用的诱食剂有甜菜碱、核苷酸、大蒜素、酵母、盐酸三甲胺(TMAT)和各种香味剂等。应用如下: 水产:鲤鱼添加0.3%~1.0%的甜菜碱有显著的诱食作用。大蒜素除具有诱食作用外,并对草鱼肠炎、烂鳃、赤皮病及链出血病有明显的预防作用(50mg/kg饲料)。TMAT主要用于罗氏沼虾的诱食,可促进虾的生长 鸡味香:由异丁酸、乳酸丁酰、双乙酸及?-壬内酯等化合物复合而成。 猪味香:乳酸丁酸酯、大茄香油、?-壬内酯、双乙酰和异丁酸等有机酸复合而成。 乳猪香:由乳酸乙酯、乙酸香草醛、丁基乳酸酪酯、谷氨酸钠等化合物复合而成。 5 粘结剂 粘结剂(赋形剂):水产饲料对于粘结剂的要求较高,应能提高含多种原料成分的饲料的粘结性,减少饲料崩解及营养成分溶散造成的饲料浪费和水质污染,从而提高饲料效率。 粘结剂分类:一类为天然物质;一类为化学合成物质。 天然粘结剂归纳起来亦可再细分为以下两类: 淀粉类:如?-淀粉、麦粉、玉米淀粉、面筋等; 胶质类:如动物胶、明胶、海藻胶及树胶等。化学合成的粘结剂主要有聚丙烯酸钠、羟甲基纤维素(CMC)、磺化木质素、丙二醇、尿素甲醛等。 种类:其选用与否应根据养殖品种与配合饲料中原料的特点而定。就大多数淡水主养鱼类配合饲料,当原料粉碎粘度达到30~40目,经过制粒过程中的高温、高压处理,可使原料中的淀粉熟化,起到粘结剂的效果,在此情况下可不用再添加粘结剂,对于鳗鱼饲料则需添加有20%以上?-淀粉。 * 第八节 饲料品质改善剂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