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6章饲料添加剂.ppt

发布:2019-06-13约1.59万字共15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饲料添加剂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营养性添加剂 第三节 非营养性添加剂 第一节 概 述 一、饲料添加剂的基本概念 1、饲料添加剂(Feed additive) 是指为了某种特种需要而添加于饲料内的某种或某些微量的物质。 2、饲料添加剂(Feed additive)的作用: 补充饲料中营养成分的不足,提高饲料利用率,改善饲料口味,提高适口性,促进正常发育和加速生长,改进产品品质,防治疾病,改善饲料的加工性能,减少饲料贮藏和加工运输过程中营养成分的损失。 1、改善饲料的营养价值,提高饲料利用率; 2、提高动物生产性能,促进动物生产; 3、改善饲料的物理特性,增加饲料耐贮性; 4、增进动物健康; 5、改善动物产品品质; 6、降低生产成本。 3、饲料添加剂满足的条件 (1)长期使用或在使用期间对动物不会产生任何毒害作用和不良影响; (2)必需具有确实的作用,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产效果; (3)在饲料和动物体内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4)不影响对饲料的适口性和对饲料的消化吸收; (5)在动物体内的残留量不得超过规定标准,不得影响动物产品的 质量和危害人体健康; (6)选用的化工原料,其中所含的有毒金属含量不得超过允许的安全限度;其他原料不得发霉变质,不得含有毒物质; (7)维生素、激素、酶等生物活性物质不得失效,或超过有效期限。 二、添加剂的分类 营养性添加剂——指添加到配合饲料中,平衡饲料养分,提高饲料利用率,直接对动物发挥营养作用的少量或微量物质。 非营养性添加剂——指加入到饲料中用于改善饲料利用率、保证饲料质量和品质、有利于动物健康或代谢的一些非营养性物质。 饲料添加剂原料的生产方法 饲料添加剂原料的生产方法普遍应用的是化学法、发酵法、提取法和基因工程技术等。 化学法是指用化学工程生产各种产品的工艺方法。 一、化学工程技术 1、石油化工和高分子化工——生产初级原料,如维生素B6生产需要的氯乙酸等。 2、无机化工——饲料用尿素的生产。 3、精细化工——大部分维生素、微量元素添加剂原料。 4、生物化工——饲料改良剂和维生素生产,后用于某些抗生素添加剂的合成,如喹乙醇等。 化学法生产的维生素添加剂 尿素生产工艺(举例) 微生物发酵工程特点 1、微生物一般特点; 2、生物学特性; 3、生产安全、能源消耗低; 4、原料便宜、易于选材; 5、投资少,成本低; 6、有利于环保; 7、发酵工程生产的缺点。 微生物与饲料添加剂原料生产 生物发酵的工艺流程 马杜拉霉素(抗生素)法制造工艺 天然物中饲料添加剂有效成分提取与分离 (一) 提取方法 1.溶剂萃取法——包括浸渍法;回流提取法;连续提取法。 2.水蒸气蒸馏法——适用于具有挥发性的、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与水不发生反应,且难溶或不溶于水的成分的提取。 (二)各种分离纯化方法 1.两相溶剂萃取法; 2.结晶法; 3.沉淀法; 4.盐析法; 5.分馏法; 6.色谱法。 化工或生物发酵制品的提取与分离 (一)粉碎——粗碎、中碎和细碎;磨碎或研碎 (二)结晶与重结晶 (三)萃取 (四)离子交换及吸附 (五)过滤 (六)蒸发浓缩 (七)脱色 (八)离心分离 以柠檬酸提纯工艺 基因技术一般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四个方面。 基因工程主要涉及一般生物类型所共有的遗传物质——核酸的分离纯化、体外剪切、拼接重组及扩增与表达等技术。 细胞工程则包括一切生物类型的基本单位——细胞的离体培养、繁殖、再生、融合以及细胞核、细胞质乃至染色体与细胞器的繁殖与改建等操作技术。 酶工程是利用生物有机体内酶所具有的某些特异催化功能,借助固定化技术、生物反应器和生物传感器等新技术、新装置生产特定产品的技术。 发酵工程,也称微生物工程,是给微生物提供发酵等条件,利用微生物的代谢转化功能生产有用的产物的技术。 已上市的基因工程药物 三、载体和稀释剂 四、预混合饲料 添加剂预混料的分类 (一) 按原料种类分类 1.由单一原料制成的预混料 如维生素A预 混料、硒预混料等。 2.由同种原料组成的预混抖 如复合维生素 预混料、微量元素预混料。 3.由不同原料组成的预混料 由二类或多类 添加剂组成,如由维生素、微量元素、氨 基酸、抗生素、防霉剂等组成的预混料, 又叫复合添加剂预混料。 (二) 按使用对象分类 猪用预混料、禽用预混料、鸭用预粉料、鱼用预混料、虾用预混料等。如猪用预混料又可分为仔猪、中猪、大猪预混料等。 (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