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盐度对云纹石斑鱼(Epinehelus moara♀)×鞍带石斑鱼(Epinehelus lanceolatus♂)受精卵孵化的影响及杂交仔稚幼鱼形态发育观察.pdf

发布:2017-05-21约2.56万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 37卷 第 4期 渔 业 科 学 进 展 V_01.37.NO.4 2016 年 8 月 PR0GRESS IN FISHERY SCIENCES Aug.,2016 DOI:10.11758/yykxjz.20150312002 http:/w/ww.yykxjz.cn/ 盐度对云纹石斑鱼(Epinehelusmoara )×鞍带 石斑鱼(Epineheluslanceolatus )受精卵孵化 的影响及杂交仔稚幼鱼形态发育观察木 张梦淇 ,2 陈 超 2① 李炎璐2 孔祥迪 ,2 刘 莉 ,2 翟介明 (1.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上海 201306;2.农业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青岛市海水鱼类种子工程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青岛 266071; 3.莱州明波水产有限公司 烟台 2614001 摘要 以云纹石斑鱼(Epinehelusmoara)为母本、鞍带石斑鱼(Epineheluslanceolatus)fl7父本进行种 间杂交,观察比较了不同盐度(5、10、15、20、25、30、35、40、45)条件下受精卵的孵化率、初 孵仔鱼畸形率,以及仔、稚、幼鱼的生长发育及形态变化;测定 了盐度为3O时,正常初孵仔鱼的 不投饵存活系数(SAI)。结果显示,受精卵孵化的最适盐度范围是35—37,初孵仔鱼最适生存盐度为 20—30。盐度为20—35时,仔鱼不投饵存活系数值较高(均在30以上);盐度为5、10、45时,仔鱼 的SAI值较低。胚后发育根据卵黄囊的有无、第2背鳍棘和腹鳍棘的伸长与收缩、鳞片及体色的变 化,分为仔、稚、幼鱼3个时期。在本研究条件下,初孵至2日龄为前期仔鱼,初孵仔鱼全长为(1.959~ 0.152)mrn,主要特征为卵黄囊和油球未被吸收消化;3—30 日龄为后期仔鱼,3 日龄仔鱼全长为 (2.765~0.108)rnli1,主要特征是第2背鳍棘与腹鳍棘的绝对长度 已达到仔、稚鱼阶段的最大值;3l一 45日龄为稚鱼期,31日龄稚鱼全长为(18.130~1.565)mlTl,主要特征为内脏器官发育完善、鱼体呈 透明状;46 日龄后进入幼鱼期,此时全长为(39.850~2.565)rnlTl,体色形成、开始被鳞、体表布满 细小的棕色.斑点。 关键词 云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形态观察;盐度胁迫 中图分类号 $9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9869(2016)04.0081.09 杂交作为一种有效的选育手段在鱼类育种 中已 (Epinehelus moara)与 鞍 带 石 斑 鱼 (Epinehelus 得到广泛应用 (刘筠,1993)。通过杂交以获得亲本 (或 lanceolatus)杂交的可行性,以期使杂交种具有前者的 超 出亲本)的优 良性状也是杂交育种 的首要 目的之 耐低温性能和后者的快速生长特性。作者尝试进行了 一 。 Glamnzina等 (2001)进 行 了地 中海 石 斑 鱼 云纹石斑鱼早×鞍带石斑鱼 的杂交实验,并获得成 (Epineheluscostae)x东 大 西 洋 石斑 鱼 (Epinehelus 活子代 。本研究对云纹石斑鱼早×鞍带石斑鱼 杂交 marginatus)的杂交研究;刘付永忠等(2007)进行了斜 F1仔稚幼鱼的发育和形态变化进行了系统的记录和 带 石斑 鱼 (Epineheluscoioides 早)×赤 点 石斑 鱼 观察,旨在为石斑鱼的杂交育种增添参考资料 。 (Epinephelusakaara )的杂交。为探究云纹石斑鱼 盐度是制约鱼类在 自然水体中分布的重要环境 科技部国际合作项 目(2012DFA30360)、农业部东海海水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ESHML07项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