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设计通用版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课后训练.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课后加餐训练(一)]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质基质中的[H]最终都被氧化释放大量能量
B.细胞中ATP/ADP的值下降可促进细胞呼吸
C.细胞呼吸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合成ATP
D.检测是否产生CO2可判断酵母菌是否进行有氧呼吸
解析:选B 在无氧呼吸过程中,细胞质基质中的[H]与丙酮酸反应不释放能量;ATP/ADP的值下降说明ATP含量相对减少,可促进细胞呼吸;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酵母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都产生CO2。
2.下图表示生物体内的部分物质代谢过程。对这一示意图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在人体内,①、②过程可在同一细胞中完成
B.在人的细胞质基质中含有③、⑤过程所需的酶
C.在乳酸菌体内,当④过程加强时,⑤过程会减弱
D.在细胞内发生的④过程不需要H2O作反应物
解析:选B 在人体内,①过程发生在消化道中,②过程主要发生在肝细胞中;人的细胞质基质中可完成无氧呼吸生成乳酸的过程;乳酸菌是厌氧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不发生④过程;④过程的发生需要H2O作反应物。
3.下列关于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正确的是( )
A.在夜间适当降低温度,可以提高温室蔬菜的产量
B.水果贮存时,充入N2和CO2的目的是抑制无氧呼吸,延长水果的贮存时间
C.包扎伤口时,需选用松软的创可贴,否则破伤风杆菌容易感染伤口表面并大量繁殖
D.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的原因之一是体内不会因剧烈运动产生大量酒精对细胞造成伤害
解析:选A 蔬菜在夜间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适当降低温度能减少细胞呼吸对有机物的消耗,从而提高蔬菜产量。水果贮存时充入N2和CO2的目的是抑制有氧呼吸,从而延长贮存时间。破伤风杆菌属于厌氧型细菌,容易在伤口深处繁殖。慢跑可以使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会产生乳酸而不是酒精。
4.下列关于高等植物光合作用中C3和C5的叙述,错误的是( )
A.C5固定CO2形成C3的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B.一个CO2分子被C5固定后会形成两个C3分子
C.外界条件改变使C3增多时,短时间内C5会减少
D.被还原的C3可在酶的作用下再形成C5
解析:选A C5固定CO2形成C3的场所不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而是叶绿体基质。一个CO2分子被C5固定后,很快形成两个C3分子。外界条件改变使C3增多,则短时间内C5会减少。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C3经过一系列变化形成糖类,另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C3则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变化,又形成C5。
5.将一组小麦培养于含C18O2的空气中,将另一组小麦培养于含18O2的空气中,正常生长一段时间,两组最先出现含放射性氧的化合物依次是( )
A.葡萄糖和CO2 B.C3和水
C.C5和水 D.C3和丙酮酸
解析:选B C18O2首先与C5结合,形成C3;而18O2首先与[H]结合生成水,所以两组的放射性分别最先出现于C3和水中。
6.进行正常光合作用的叶片,如果叶绿体中ADP的含量相对稳定,在a点时突然停止光照,下列能表示叶绿体中ADP含量变化的曲线是( )
解析:选B 突然停止光照,则光反应停止,ADP和Pi生成ATP的过程受阻,ADP的含量先上升,上升至一定程度后保持相对稳定。
7.如图甲为25 ℃时小麦光合作用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图乙为小麦细胞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关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点可代表小麦呼吸作用的强度
B.C点时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不再是光照强度,很可能是CO2浓度
C.光合作用酶的最适温度与呼吸作用酶的最适温度不相同
D.当温度从25 ℃升高到30 ℃时,B点将左移
解析:选D A点时光照强度为0,小麦只进行呼吸作用,故A点可代表小麦呼吸作用的强度。C点为光饱和点,限制因素可能是温度和CO2浓度,由于此时温度为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故限制因素应该是CO2浓度。由图乙可知,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25 ℃,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0 ℃。B点时,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当温度从25 ℃升高到30 ℃时,呼吸速率加快,而光合速率减弱,故只有提高光照强度光合速率才能与呼吸速率相等,B点将右移。
8.玉米与其他植物间行种植称为间作,单独种植称为单作。玉米与大豆间作可增产(已知玉米株高大于大豆)。下图是玉米与大豆间作和玉米单作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测得的玉米吸收CO2的速率(假设间作与单作农作物间的株距、行距均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照强度为a,玉米叶肉细胞中没有还原氢生成
B.光照强度为b,影响两曲线的主要因素是CO2浓度
C.光照强度为c,单作时玉米固定CO2的速率为10 μmol·m-2·s-1
D.实验表明,超过一定光照强度,间作时玉米能更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