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香菇栽培技术.ppt

发布:2019-05-20约4.52千字共5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菌 袋 堆 放 按“井”或“?”堆垛 堆4~10层 菌 袋 堆 放 发 菌 期 管 理 适温 遮光 通风 翻堆 检查 防虫 翻堆:接种一周后进行,约每周翻一次,视温度情况而定。 翻堆目的:调温 , 通风 , 检查发菌和污染情况并及时处理。 菌 袋 堆 放 菌丝发滿 促进转色 红棕色 转 色 出 菇 当菌丝全部长滿(约50~60天)后,菌丝还要继续生长4~5天,达到生理成熟。 促进转色(带袋转色) 控温 通风 增大空气湿度(但不要超过80%) 增加光线 出 菇 期 菌 袋 摆 放 转色结束 脱袋 摆袋 地摆 层架摆放 地 摆 层 架 摆 放 出 菇 期 管 理 转色后要降温并进行温差刺激和干湿差刺激 增加散色光 增大空气湿度(85%~95%) 温度(15~18°C) 增加通风次数 保持空气新鲜 采收及采收后管理 单个采收,采大留小。(出口规格是直径为3~4cm) 采收时捏住菌柄轻轻拧下。 当一茬菇全部采收后,需往菌棒中补水。(浸水或 注水) 补水后按原来摆放,覆膜3~4天,让菌丝恢复生长,然后揭膜再进入出菇期管理。 香 菇 采 收 后 处 理 鲜处理 干处理(烘干) 烘菇条件: 50°C左右 最好先晾后烘 烘至含水量为 12%左右 五、地栽香菇技术 香菇陆地栽培 菇场选择和做畦 菇场选择在通风良好、不涝、不旱、轻壤土、管理方便的地方。 做畦:畦床宽40~60cm,深10~15cm,长不限,最好10m长打一小梗。步道宽80~100cm。 消毒:每平米床面、床帮用200克白灰消毒,每平米畦底用10克敌百虫兑水喷洒。 消毒在播种前进行,做畦可在秋冬进行。 播种时间和播种量 播种时间:在地温平均5℃以上开始播种。辽宁东部春播3月20日至4月20日,秋播9月;中西部春播3月10日至4月10日,辽南可稍提前些。 播种量:按20%计算,每百公斤干料下种20公斤菌种;每平米面积下种16-18瓶(4-5袋),每亩地用种约5000瓶(1000-1200袋)左右。 配料与灭菌 配料同袋栽 灭菌:采用散料灭菌方法。即当灭菌锅内水烧开后蒸帘上撒料,顶气上料,装至距锅口10cm处为止,盖上锅盖。当温度达100°C后持续蒸料2小时。停火出锅。 播 种 方 法 播种前消毒(场地、运料工具、接种工具) 铺地膜:膜宽1.2~1.5m 接种方法:2/3混播,1/3表播。 铺料厚9~10cm,用木板搂平,盖上表种,压实,(这时料厚约6~7cm)覆膜。 膜上覆土:覆土厚2~3cm。 (作业道可以种1~2垄玉米) 播 种 后 管 理 经常检查 菌丝发滿后打包上帘(约5月10日~5月20日) 转色促菇:通风(揭膜通风,但时间不要太长),光线(打包上帘),湿度(适当补水),增加温差刺激、惊蕈刺激。 出 菇 管 理 卷膜(菇盖2cm) 加强水、热管理(洒水、高遮阳帘、处理积水等) 边采收边管理(6月中下旬大量出菇) 越夏(不覆膜 ) 秋季出菇管理(调节遮阳物) 采 收 采摘大小 (依销售方式而定) 保鲜菇 菇盖在3~6cm,八分成熟。 干香菇 菇盖在3~4cm,不开伞,六、七分成熟。(菌柄留1.5cm) 采收与出菇管理同时进行 边采边烘 点 击 知 识 点 常用配方 袋栽工艺过程 转色催菇方法 袋栽出菇管理 地栽香菇的 生产技术环节 香菇栽培技术 香菇 又名: 香菌 香蕈 冬菇 花菇 香菇的各种形态 第一节 概 述 一、香菇子实体形态和分类地位   (一)子实体形态 子实体单生 子实体丛生 菌盖扁半球形 褐色 直径4~15cm有鳞片 菌柄中生或侧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