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设计】2014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8章第1讲农业的区位选择.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讲 农业的区位选择;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农业区位
(1)农业生产所选定的 (绝对区位)。
(2)农业与 各因素的相互联系(相对区位)。
2.主要区位因素
(1)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案: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
(2)影响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案:市场、劳动力、交通运输、政策、科技等。; 3.农业区位变化
(1)自然因素比较稳定。
(2) 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温馨提示] 农业区位因素中,市场因素是经常变化的、起决定性的因素,它决定着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
1.概念
一定地域和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和自然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 。
2.特征
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 、结构、 、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3.案例——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
(1)分布:国土的 和西南部。
(2)生产模式:交替种植 、 或休耕。
(3)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有哪些区位优势?
答案:地势平坦开阔、灌溉条件好、气候温暖、地广人稀、机械化程度高。
[温馨提示] 混合农业的判定: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农业部门相结合,且比重较大,如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最常见的是把种植业与畜牧业相结合。;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2.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社会经济因素是分析的主导方向。;区位
因素; 3.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在不断变化中,其主要是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壤的改造或对市场、交通等因素的影响,间接影响农业发展。具体分析如下所示:;[课件演示更形象 见配套光盘];[获取和解读信息]; [答案] 两地纬度都较低(两地都地处亚热带地区),太阳辐射较强;两地都位于河流三角洲,排灌方便,土质好(两地都位于河流冲积平原,土质好;两地河网密度都较大,排灌方便)。;农业地域的形成;2.混合农业(以墨累—达令盆地为例)
(1)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优势:;区位条件; (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生产特点:
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以小麦—绵羊混合生产为主,是现代混合农业的典范,其特有的生产优势如下所示:; [例2] (2011·浙江高考)18世纪墨累—达令盆地开始种植小麦,饲养绵羊,现已成为澳大利亚主要的农产品输出地。随着农场规模、数量的扩大与墨累河河水引用过多,该地陆续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读图(粗箭头代表主要流向,细箭头代表次要流向),完成(1)~(2)题。 ; (1)下列农业经营模式中,最能说明上述农业地域类型特征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目前该盆地最有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 )
①土壤盐碱化 ②河水流量增多,河口附近侵蚀作用增强 ③湖中的水生动植物大量繁殖 ④湿地萎缩,牧草生长不良?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获取和解读信息]; [解析] 第(1)题,首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墨累—达令盆地的农业地域类型为混合农业,属于商品农业,农产品主要面向市场销售。该农业牧草与作物轮作,小麦种植与绵羊饲养在生产上有联系,大部分农作物作为饲料饲养绵羊,故④正确,即D项正确。第(2)题,首先需明确该盆地环境问题的产生与“随着农场规模、数量的扩大与墨累河河水引用过多”有关,其次应正确分析以上行为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由于墨累—达令盆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西侧,年降水量较小,不合理的引水灌溉可能导致土壤盐碱化;大规模引河水灌溉将导致河流水量减小,湿地萎缩,牧草生长不良,河口地区海水的侵蚀作用增强;湖中的水生植物大量繁殖,主要与湖中N、P等营养物质的排放有关,与大规模引河水灌溉关系不大。综上,选项A正确。
[答案] (1)D (2)A; “综合迁移能力——快得分”系列之(五) 中外农业自然条件的改造案例?
[知识整合];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这些自然条件匹配好的地方,农业较为发达。但是自然因素并非决定性的因素,我们通过运用农业技术,对某些限制性因素进行改造,扬长补短,农业生产取得成功。
1.对气候的改造
对气候施加影响主要是通过技术条件,提高气温和热量的利用率;也可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