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三章_材料的介电性能.ppt

发布:2017-11-26约1.02万字共4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3.4.1 压电性 压电效应与晶体的对称性有关。由前讨论可知,压电效应的本质是对晶体施加应力时,改变了晶体内的电极化,这种电极化只能在不具有对称中心的晶体内才可能发生。 只有结构上没有对称中心,才有可能产生压电效应 在32种宏观对称类型中,不具有对称中心的有21种,其中有一种(点群43)压电常数为零,其余20种都具有压电效应。 而且必须是:电介质(或至少具有半导体性质);其结构必须有带正、负电荷的质点---离子或离子团存在(离子晶体或离子团组成的分子晶体) 常用: α石英晶体,钛酸钡,钛酸铅,铋酸钼等 4)压电材料的主要表征参数: 3.4.1 压电性 (1) 机械品质因数: 压电振子是最基本的压电元件,它是被覆激励电极的压电体。 谐振频率: 若压电振子是具有固有振动频率fr的弹性体,当施加于压电振子上的激励信号频率等于fr时,压电振子由于逆压电效应产生机械谐振,这种机械谐振又借助于正压电效应而输出电信号。 压电振子谐振时,存在内耗,反映损耗程度的参数: Wm为振动一周单位体积存贮的机械能,Δ Wm为振动一周单位体积消耗的能量。 3.4.1 压电性 (2) 机电耦合系数: 机电耦合系数k是综合反映压电材料性能的参数。它表示压电材料的机械能与电能的耦合效应,定义为: 由于压电元件的机械能与它的形状和振动方式有关,因此不同形状和不同振动方式所对应的机电耦合系数也不相同。 K :反映压电材料机械能和电能相互转换的力度。 1.热释电现象: 热释电性(热电性) :晶体由于温度的作用而使其电极化强度变化。 3.4.2 热释电性 电气石 : 化学成分(Na, Ca)(Mg, Fe)3B3Al6Si6(O, OH,F)31 在均匀加热的同时,让一束硫磺粉和铅丹粉经过筛孔喷向这个晶体。 结果会发现。晶体一端出现黄色。另一端变为红色。这就是坤持法显示的天然矿物晶体电气石的热释电性实验。 3m点群,只有一个三次转轴,没有加热时,自发极化电偶极矩被吸收的空气中的电荷屏蔽; 温度升高,这种平衡破坏,一端带正电,一端带负电。 2.热释效应产生的条件: 3.4.2 热释电性 晶体:一定是具有自发极化的晶体,在结构上具有极轴。 极轴:晶体惟一的轴,二端往往具有不同性质,且采用对称操作不能与其它方向重合。 有热电效应一定有压电效应,反之不然。 α石英晶体 在X1,X2,X3方向等位移,正负电荷重心不变,没有热释电性。 2.材料热释电性的表征: 3.4.2 热释电性 热释电量:p 3.4.2 热释电性 令E=常数,并对T微分,则 令 式中:Pg为综合热释电系数, p为热释电常量。 2.材料热释电性的表征: 3.4.2 热释电性 热释电量:p 式中:Ps为自发极化强度;P诱为电场诱发产生的,且 1. 电滞回线和铁电体 3.5.1 铁电体、电畴 罗息盐:酒石酸钾钠-NaKC4H4O6? 4H2O 其极化强度随外加电场的变化如右图所示形状,称为电滞回线。 把具有这种性质的晶体称为铁电体。 它是铁电态的一个标志。同铁磁体具有磁滞回线一样,所以人们把这类晶体称作“铁电体”。 其实晶体中并不含有铁。 Ps: 饱和极化强度 Pr: 剩余极化强度 Ec: 矫顽电场 居里温度:铁电体在定温度以上,电滞回线消失,这个温度为居里温度Tc 2. 电畴 3.5.1 铁电体、电畴 电畴:铁电体自发极化时能量升高,状态不稳定,晶体趋向于分成许多小区域,每个小区域电偶极子沿同一方向,不同小区域的电偶极子方向不同,每个小区域为电畴。 畴壁:畴之间的边界地区。决定畴壁厚度的因素是各种能量平衡的结果。 180度,90度 (单晶体) 60度, 120度 (斜方晶系) 71度,109度 (菱形晶系) 2. 电畴 3.5.1 铁电体、电畴 铁电体在外电场的作用下,趋向与外电场方向一致,称为“畴”转向,通过新畴的出现,发展和畴壁移动来实现的。外加电场撤去后,小部分电畴偏离极化方向,恢复原位,大部分停留在新转向的极化方向上,为剩余极化。 1. 设—单晶体的极化强度方向只有沿某轴的正向或负向二种可能。在没有外电场时,晶体总电矩为零(能量最低)。加上外电场后,沿电场方向的电畴扩展、变大,而与电场方向反向的电畴变小。这样极化强度随外电场增加而增加。 2. 电场强度继续增大,电畴方向趋于电场方向、形成一个单畴,极化强度达到饱和。 3. 如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