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详解.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地表岩石风化后,由残留在原地基岩上的风化产物组成的壳层,称为风化壳。下图为不同气候—植被带的风化壳厚度变化示意图。完成4—5题。 4.(2013安徽文综,32,4分)曲线Ⅰ、Ⅱ、Ⅲ分别代表( ) A.气温、降水、蒸发 B.降水、蒸发、气温 C.降水、气温、蒸发 D.气温、蒸发、降水 地表岩石风化后,由残留在原地基岩上的风化产物组成的壳层,称为风化壳。下图为不同气候—植被带的风化壳厚度变化示意图。完成4—5题。 5.(2013安徽文综,33,4分)风化壳厚度( ) A.甲大于丁是因为热量丰富、降水量大 B.乙大于丙是因为植被茂盛、蒸发量大 C.刚果盆地总体上大于格陵兰岛 D.伊朗高原总体上大于恒河平原 6.(2013课标文综Ⅱ,36,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6分) (2)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8分) (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完成1—2题。 1.(2014大纲全国,4,4分)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 ) 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2014大纲全国,5,4分)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K岛植被恢复迅速的独特条件是( ) A.海拔高 B.种源丰富 C.火山灰深厚 D.光照充足 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读下图,完成下题。 3.(2013课标文综Ⅱ,8,4分)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可能有樟树集中分布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风经过森林后,速度会有所降低。下图表示四类不同结构的森林对风速的影响。完成下面两题。 4.距地面6米以内,防风效果最好的森林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从地域分异规律的角度考虑,在华北平原营造农田防护林,宜选择() A.① B.② C.③ D.④ 重难三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是山麓到山顶水分和热量状况的差异共同作用的结果,山麓到山顶水热的变化与从低纬到高纬的变化类似,但并不完全一致。 垂直地域分异与由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似性: 2.判读方法 (1)判断山地所在温度带 由基带(高山山麓自然带)确定该山地所在温度带。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由此判定。如基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 (2)比较不同山地纬度的高低 ①同类自然带在低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高,在高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低。 ②根据基带所在的温度带判断纬度高低。 3.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 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北半球的山体,因正午太阳在南边,则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或基带自然带的高度高于北坡;南半球则反之。如下图所示: 4.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 阳坡气温高,雪线高,阴坡气温低,雪线低。若阳坡雪线低,说明阳坡为迎风坡,降水量是影响雪线高低的主导因素,如珠峰南坡。 5.判断自然带的数量 依据 说明 山体所在纬度 相同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 山体海拔 纬度相当的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 山体相对高度 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 山体坡向 自然带数量一般阳坡多于阴坡 6.可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 (1)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阳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阴坡。(如喜马拉雅山) (2)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因此背风坡同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体相同的地方,其海拔要高于迎风坡,故背风坡的自然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如下图所示: 温度(热量或纬度) 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 降水因素 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少,雪线越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