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织物的耐久性详解.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七章 织物的耐久性 第一节 织物的力学耐久性 2.织物在动态机械外力作用下的疲劳 (1)疲劳现象与机理 疲劳:织物(或纤维、纱线)经受多次加负荷、去负荷(负荷远远小于断裂负荷)的反复拉伸循环作用,即在重复(交变)外力或伸长作用下性能衰退直至破坏的现象; 机理: 纤维的疲劳与破坏 材料发热引起的性能衰退 2.织物耐磨性的测量方法及指标 磨破 强度 评价 厚度 物理性状衰减 重量 表面光泽 透气性 3.影响织物耐磨性的主要因素 (1)纤维性状 ???几何特征(长度、线密度、截面形态等)、 力学性质 (2)纱线性状 ???捻度、纱线的结构、混纺纱中纤维径向分布 (3)织物结构 ?? 织物厚度、组织、经纬密或未充满系数、经纬纱线密度、平方米重量、结构相等 ?(4)后整理 ????烧毛、剪毛、刷毛、热定型、树脂整理 ?(5)试验条件 ????磨料、压力、温湿度 三、织物的耐勾丝性 1.织物的勾丝性 ????织物在使用中因勾挂而使纤维和纱线被拉出于织物表面的程度。 ??? (长丝织物和针织物) 3.影响勾丝性的因素 (1)纤维性状 ?? ? 圆形截面— 勾丝↑; ????? 长丝—勾丝↑; ????? 纤维的伸长能力和弹性↑—勾丝↓ (2)纱线性状 ???? ?结构紧密、条干均匀—勾丝↓ (3)织物结构 ???? 结构紧密、表面平整的织物——勾丝↓ ????? 针织物——勾丝↑ (4)后整理 热定形和树脂整理——勾丝↓ 3. 织物耐刺割性的测量与指标 第二节 织物的耐老化性 * * 一、织物的耐疲劳性 织物在循环载荷或形变,或明显小于断裂强度的静载荷长时间作用下,织物发生断裂或损伤破坏,这种现象称为织物的疲劳;织物抵抗疲劳破坏的能力称为耐疲劳性。 1.织物在静态机械外力作用下的疲劳 (1)疲劳现象与机理 疲劳:织物(或纤维、纱线)在较小拉伸力作用下直至断裂的现象; 机理: 纤维的塑性变形 纤维间的滑移 纱线的滑移与断裂 图17-1 静力作用下的伸长率与时间曲线 (2)疲劳性的测量与表达 临界伸长率:织物在临界力作用下,在极长的时间内,仍无法达到破坏而达到的临界伸长率,也称极限弹性伸长率: 图17-2 定负荷反复拉伸曲线 (2)定负荷疲劳及测试 图17-3 定伸长率(应变)反复拉伸曲线 (3)定应变疲劳及测试 定应变即在织物反复拉伸中,总伸长率保持不变。负荷不断增大,相对作用较剧烈。 图17-4 疲劳极限与使用寿命曲线 (4)疲劳极限与循环次数 一般当N≥105时,认为材料已能够达到无限反复作用的使用极限,此时的最大应力、应变值即称为疲劳极限。 3.影响织物耐疲劳性能的因素 (1)织物的结构 织物结构的稳定性 结构中弹性部分的多少 (2)构成织物的纱线、纤维本身的耐疲劳性 (3)试验和使用条件 环境温湿度 反复作用的频率和停顿时间 图17-5织物表面受到磨损的示意图 二、织物的耐磨损性 1.织物的磨损机理 摩擦中纤维的断裂 机械作用 切割作用 抽拔作用 表面磨损 动态疲劳粘弹损耗 热学作用 表面摩擦热效应 织物的磨损机理: 平磨 耐磨仪测量 曲磨 折边磨 动态磨 翻滚磨 穿着试验 图17-6 平磨式磨损测量机构原理示意图 图17-7 曲磨测定仪 图17-8 折边磨测定仪 图17-9 动态磨测定仪 图17-10 翻动磨测定仪 指标: (1)织物磨断或出现一定大小破洞或磨断一定根数纱线时的摩擦次数; (2)经一定摩擦次数后的剩余强力或强度下降百分率。 2.织物勾丝性的测量方法和指标 方法: (1)钉锤式勾丝仪测量方法 (2)刺辊式勾丝仪测量方法 (3)箱式勾丝仪测量方法 评定方法:与标准样照对比评级,分5级,5级最好,一级最差。 图17-11 织物钩丝测量方法及机构示意图 四.织物的耐刺割性 1.基本概念 织物被利器刺穿或切割或复合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