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黄酮详解.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六章 黄 酮 类 化 合 物教学内容: 6.1 概述 6.2 结构与分类 6.3 理化性质及检识 6.4 提取分离 6.5 实例:槐米、黄芩重点:定义、分类、主要类型结构、 理化性质和提取分离。 6.1 概述 一、黄酮类化合物的定义 广义的黄酮: C6-C3-C6 狭义的黄酮:2-苯基色原酮 二、分布 分布广泛,主要是高等植物中,低等植物中少见。以游离态或与糖结合成苷的形式存在,花、叶、果中多为苷;木质部中多为苷元。 三、生物活性 多种多样,作用不强,毒性不大。 1. 心血管方面 2. 镇咳、祛痰 3. 保肝 4. 抗菌、抗病毒 5. 其它:泻下、解痉、抗癌等 6.2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 依据C环的成环、氧化和取代方式的差异,将重要的天然黄酮类化合物苷元结构分类如下: 一、黄酮和黄酮醇 二、二氢黄酮和二氢黄酮醇 2、3位为单键 三、异黄酮和二氢异黄酮 3-苯基取代 四、查尔酮和二氢查尔酮 为苯甲醛缩苯乙酮类化合物,其2,-羟基衍生物是二氢黄酮的异构体,二者可以转化。 例如:红花在不同时期花的颜色不同,原因是所含主要成分不同: 初期:新红花苷及微量的红花苷(淡黄色) 中期:红花苷(深黄色) 后期:醌式红花苷(红色或深红色) 五. 橙酮 C环为五元环 六. 花色素类和黄烷醇类 无羰基, 花色素带正电荷。 七. 双黄酮类 治冠心病 6.3 理化性质及检识 一. 理化性质 (一)性状 1、形态:多为结晶性固体,少数为无定 形粉末。 2、颜色: 多为黄色 与交叉共轭体系及助色团(羟基、甲氧基)等的数目、类型以及位置有关。 在4,或7-位引入供电子基,因形成P-π共轭,具有推电子作用,促进电子转移,使化合物颜色加深。 黄酮、黄酮醇及其苷——灰黄~黄色 查尔酮——黄~橙黄色 二氢黄酮(醇)、黄烷醇——几乎无色 异黄酮——微黄色 PH7 显红色 花色苷及苷元 PH 8.5 紫色 PH8.5 蓝色 (二)旋光性 苷元二氢黄酮(醇)、黄烷醇、二氢异黄酮有旋光性,其他类型无旋光性;所有类型的苷因含糖,均有旋光,且多为左旋。 苷均有旋光性,且多为左旋。 (三)溶解性 1、游离黄酮: 易溶于甲醇、乙醇,乙酸乙酯,乙醚及稀碱水中,不溶或难溶于水。 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小: 花色素二氢黄酮(醇)、异黄酮黄酮(醇)、查耳酮 在水中溶解度大小: 花色素二氢黄酮(醇)、异黄酮黄酮(醇)、查耳酮 原因为: 平面型:分子中存在着交叉共轭体系,包括黄酮醇、黄酮、查尔酮、花色素类。分子排列紧密、分子间引力较大,不利于水分子进入。 非平面型: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分子中吡喃环已被氢化,成为半椅式结构) 、异黄酮(B环受4位羰基的立体阻碍)。分子排列不紧密、分子间引力降低,有利于水分子进入。 离子型:花色素类虽然是平面型结构,但以离子形式存在,有盐的通性。 黄酮的母核上引入羟基,水溶性增加,且与羟基数目成正比。引入甲氧基或异戊烯基后,脂溶性增加,水溶性降低。 2、黄酮苷类: 易溶于热水、甲醇、乙醇中。难溶或不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中。 多糖苷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单糖苷。 3-羟基苷的水溶性大于7-羟基苷。 (四)酸碱性 1、酸性 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具有酚羟基,故显酸性。 酸性强弱顺序: 7,4‘-二羟基7或4’-羟基 一般酚羟基 5-羟基 5%碳酸氢钠 5%碳酸钠 0.2%NaOH 4%NaOH 2、碱性 黄酮类化合物因为分子中的γ-吡喃酮环上的1-氧原子,有未共用电子对,可接受质子而显弱碱性,与强酸结合生成烊盐,极不稳定,加水分解。 不同的黄酮溶于浓硫酸时形成烊盐,常表现出特殊的颜色,可用于鉴别: (二氢)异黄酮——黄色 黄酮(醇)——黄色至橙色 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