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13第十三章 公共政策的经济学分析.ppt

发布:2017-04-28约5.18千字共2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三章 公共政策的经济学分析;§1.政策分析的经济学基础; ; ; 在经济学中,福利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以及公共选择和新制度学派对于公共政策研究的影响最深。根据荷兰学者汉斯·范登·德尔和本·范·韦尔瑟芬在《民主与福利经济学》一书中的说法,福利经济学的核心主题是一个团体中的个人的共同福利(共同福利包括由经济 所决定的团体的幸福),它包含了如下三种因素:(1)各种条件的公式化约束;(2)关于以上条件如何被团体中的机构加以实现的研究;(3)对于现存的团体机构的贡献及现存的团体福利政策的批判性评价。福利经济学不仅关心公共政策(政治)对于社会价值的分配,而且关注由此带来的社会收益和社会成本问题,从稀缺性的方面观察社会价值的分配。帕累托、巴罗、兰格、丁伯根和鲍莫尔等福利经济学家研究的重点是如下两个基本问题:一是为??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状态的条件下定义;二是关于一个经济(秩序)的组织如何影响全体社会成员的福利问题。这样,福利经济学们为公共政策的研究提供了相关的概念、理论和方法。; 微观经济学对于公共政策研究的最突出的作用表现在,它为政策问题的分析提供了强有力的分析工具以及概念框架。它有助于澄清公共行动的真实成本和开支,了解这些行动对个人和团体所产生的影响。政府的职能在很大程度讲是经济上的职能,如果没有重要的经济后果,就难以思考和评价政府的政策或项目。民主社会中的大量政治争论是关于政府为谁做什么和谁去付成本的问题。微观经济学是考察这些问题的可利用的强有力工具。将微观经济学应用到公共政策研究的一个优点是使对公共问题的争论由规范转到实证,更多地由事实和数字说话。毫无疑问,没有一项公共政策是单纯靠理性计算而出台的,但微观经济学分析可以增加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经济学与政策分析的相关性还表现在于,经济学的许多分支学科都有很长的将研究成果应用到政策问题的传统。例如,工业组织、农业经济、经济发展、公共财政和国际贸易是一些有政策取向研究的领域。因此,尽管在当代对公共政策研究的兴趣不断加强,但无论如何经济学家对政策感兴趣决不是新鲜事。另外,当代经济科学中出现的新分支——经济政策学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政策科学和经济学相结合的产物,它是当代政策科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已有大量的经济政策学的著作问世,最早较系统论述这一学科的著作可能要首推J·丁伯根的《经济政策理论》(1952年)和《经济政策:原理与设计》(1956年)两部著作(后一本的中译本由商务印书馆于1988年出版)。; 三、政策分析的经济学途径 经济学与公共政策研究的联系的原因在于,公共政策一般都具有经济的方面(如利益和成本),经济分析和经济学家作为政策选择的分析者是必不可少和富有成效的。经济学并不直接分析政策推论,但它给经济学家一系列分析政策过程的工具和提供分析问题的视野或框架,即提供了研究公共政策的途径。在西方政策科学的发展过程中,经济学途径一直是一种主导途径,其影响和成果不亚于政策研究的政治学途径。; 所谓的政策研究的经济学途径,也就是采用经济学的理论假定、概念框架、分析方法及技术来看待公共决策问题。按照阿马切尔(Ryan C. Amacher)在“经济学和公共政策”一文中的概括,政策研究的经济学途径的基本内容是:(1)经济理论是实证的或非规范的,它由事实命题而不是价值判断所组成。这就意味着经济学要为决策者提供实证的知识,而不是某些“应该”的指导;(2)经济学理论解释某些事件的结果,它允许“如果A,则B”一类的问题,一般并不预言A的出现;(3)经济学家倾向于用私人市场过程来解决社会问题;(4)经济学家倾向于花大量的心血去澄清各种选择,并使特定选择的机会成本尽可能清楚;(5)经济学家更有可能认识在现存的选择中的替代机会;(6)与第5点密切相关的一点是,经济学家使用渐进的和边际的途径;(7)经济学家倾向于用个人的途径来作社会分析;(8)经济学理论对所有经济系统和体制背景都是适应的。;§2.公共选择; 二战后,西方的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持续增长,这给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提出了重大的研究课题。40年代末50年代初,三个年轻的美国经济学家,后来的三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布坎南、肯尼思·阿罗和保罗·萨缪尔逊,将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应用于政治领域,力求解释民主社会中政治和社会选择(公共选择或公共决策)过程。他们的思想后来发展成为人所共知的公共选择理论、社会选择理论和公共物品理论。而在这三种理论中,当今影响最广泛而且争论最大的要算公共选择理论了。该理论不仅成为当代西方社会学特别是经济学、政治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学派,而且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