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练习及答案第十三讲.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下达标检测(第13讲);1.我国“东方第一镇”——乌苏镇位于上面()
A.①图中B.②图中
C.③图中D.④图中
2.依据日记内容判断,此游客旅游时间选择在()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3.小镇市场上聚集的境外商人,最可能来自相邻国家()
A.朝鲜B.韩国C.蒙古D.俄罗斯;读图,分析回答4~5题。
4.从台湾岛中间穿过的虚线是北回归线,北回归线还穿过我国的()
①广东②广西③云南④贵州
A.①②B.①②③
C.①②③④D.②③④;5.从台湾东部海域开始,按逆时针方向,台湾岛濒临的海域分别是()
A.南海、太平洋、东海、台湾海峡
B.太平洋、东海、台湾海峡、南海
C.太平洋、南海、台湾海峡、东海
D.台湾海峡、南海、太平洋、东海
解析:第4题,北回归线穿过我国的(自西向东)云南、广西、广东、台湾。第5题,从台湾岛东部海域逆时针方向为太平洋、东海、台湾海峡、南海。
答案:4.B5.B;下图示意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据此完成6~8题。
6.对图中省份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甲、乙两省均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但属于不同的经济地带②丙、丁两省均位于同一温度带,同一经济地带③甲、乙两省以山地为界④丙、丁两省以河流为界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7.对图中省份的交通和物产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甲、乙两省陆路交通居首位②丙、丁两省水路交通居首位③甲、乙两省煤、木材丰富④丙、丁两省有色金属、粮食丰富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8.甲、乙两省兴建交通线路遇到的主要障碍是()
①地表崎岖②泥石流③台风④寒潮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第6题,甲、乙两省都位于太行山以西,都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但甲(陕西)省属于西部经济地带,而乙(山西)省属于中部经济地带;丙省和丁省都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属于亚热带地区,且都在中部经济地带。故①②正确。第7题,陕西和山西地处我国内陆腹地,水运条件不佳,以陆路交通为主;湖南和江西的铜、铅、锌、钨、锑等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同时洞庭湖平原和鄱阳湖平原也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粮食丰富,因而①④正确。第8题,甲、乙两省的大部分地区地处黄土高原,地表因流水侵蚀强烈而千沟万壑,地表崎岖制约着当地的交通建设;另外黄土高原频繁发生的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等也是其交通建设的主要障碍。
答案:6.A7.D8.A;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共同组成一个和谐的大家庭。下图中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热带或北回归线经过的地区,据此回答10~11题。
10.图中邮票所体现的少数民族与其主要分布省区,对应正确的是()
A.①—福建B.②—云南
C.③—台湾D.④—广西
11.下列关于图中民族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A.①民族主要节日为泼水节
B.②民族主要信仰喇嘛教
C.③民族喜欢摔跤、擅骑射
D.④民族的山歌令人陶醉;解析:第10题,①为主要分布在海南的黎族;②为主要分布在台湾的高山族;③为主要分布在云南的傣族;④为主要分布在广西的壮族。
第11题,傣族主要节日为泼水节;藏族主要信仰喇嘛教;蒙古族喜欢摔跤、擅骑射;壮族喜欢唱山歌。
答案:10.D11.D;
1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人口死亡率最高的是上海
B.人口死亡率最低的是西藏
C.每年净增加人口最多的是北京
D.每年净增加人口最少的是宁夏
13.从图中可以看出()
A.西藏、宁夏的人口增长呈现较高的出生率、低死亡率、较高的自然增长率
B.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出生率较高,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出生率较低
C.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呈正相关
D.上海人口自然增长率比北京低,主要是因为经济发展水平比北京低
解析:根据图示曲线为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两项指标,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图中上海的出生率与自然增长率的差值较小。
答案:12.A13.A;14.读下图按要求回答问题。
(1)该省的名称是 ,行政中心是 。
(2)将其相邻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按代号
填写在相应的空格内:
① ,② ,
③ ,④ ,
⑤ ,⑥ ,
⑦ ,⑧ 。
解析:从该省的轮廓和地处内陆的位置,可以判断该省为陕西省,其行政中心为西安。再从省区之间的相关位置,可以判断①为晋、②为豫、③为鄂、④为渝、⑤为川、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