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单元训练第十三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A卷.doc
PAGE
PAGE2
PAGE
PAGE1
第十三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A)
留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干脆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91—1996年,我国某探讨机构在内蒙古科尔沁地区进行了放牧试验,试验分为3个放牧强度,即重牧(6只羊/公顷)、中牧(4只羊/公顷)、轻牧(2只羊/公顷),主要探讨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原植被的影响。下图为不同放牧强度下物种丰富程度改变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物种丰富程度
A.重牧区持续削减 B.轻牧区始终最丰富
C.随放牧强度增加而削减 D.各放牧强度均先增加后削减
2.该地畜牧业的发展应当
A.保持尽可能少的载畜量 B.划区轮牧,围栏放牧
C.以牦牛作为优势畜种 D.沿主要交通线布局牧场
读森林的覆盖率和表面土流失程度的关系图,回答下列小题。
3.图中反映的是森林的哪种生态环境效应
A.防风固沙 B.保持水土
C.净化空气 D.平衡大气成分
4.与上图中森林的主要生态环境效应相同的是
A.城市园林 B.西北地区的防护林带
C.长江上游的防护林带 D.热带沿海的红树林
河道来沙系数(ζ)是指河流含沙量与流量的比值,主要反映河道输沙实力与水沙改变关系。依据河道来沙系数将水沙运动状态划分为水少沙多(ζ≥0.011)、水沙协调(0.009<ζ<0.011)与水多沙少(ζ<0.009)3种状态。水沙搭配关系越不协调,越简单导致河道冲刷或淤积。下图示意黄河干流内蒙古段头道拐水文站位置及各季节来沙系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头道拐水文站河道输沙实力最大的季节是
A.秋季 B.冬季 C.夏季 D.春季
6.头道拐水文站不同季节水沙不协调引起的河道冲淤状态是
A.春季淤积 B.夏季冲刷 C.秋季冲刷 D.冬季淤积
7.导致头道拐水文站春季水沙状态的主要缘由是
①生产用水②风沙入黄③河道封冻④降水产沙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据报道,我国江西省南部山区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相像,出现了大片土地袒露的“红色荒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形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峻和“红色荒漠的”主要自然缘由是
A.流水搬运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 D.风力沉积作用
9.依据“红色荒漠”的特点,对其进行治理的措施,最合理的是
A.开荒种田,提高植被覆盖率 B.全部退耕还林
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D.加强农业生产的综合开发
10.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下列地区与种植农作物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A.松嫩平原—小麦、大豆、甜菜 B.山东半岛—水稻、花生、橡胶
C.洞庭湖平原—大豆、油菜、水稻 D.四川盆地—甘蔗、水稻、甜菜
雨水冲刷实力和土壤抗侵蚀实力共同影响土壤侵蚀程度,下图示意我国两个地区土壤侵蚀差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内蒙古东部雨水冲刷实力弱,缘由是
A.降水量少B.坡度大C.植被丰富D.土层深厚
12.辽宁东部比内蒙古东部土壤抗侵蚀实力强弱与缘由分别是
A.强植物枝叶对雨水的截留作用强 B.强植物根系对土壤的固结作用强
C.弱植物枝叶对雨水的截留作用弱 D.弱植物根系对土壤的固结作用弱
在低碳要求下,林业碳汇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相比于耕地与草地,林地具有更强的破汲取实力。林地面积和生物量是影响其固碳价位的主要因素。下表是2013年我国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北方(华北)、西南(横断山区和喜马拉推山东段南坡)和南方(东南丘陵)四大林区森林固碳价值和林业经济产值统计(单位:108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与耕地和草地相比,林地具有更强碳汲取实力的缘由是单位土地面积上
A.水土流失量少 B.枯枝落叶层厚
C.叶片总面积大 D.生物种类多样
14.表中代表南方林区的是
A.甲林区B.乙林区C.丙林区D.丁林区
15.提高丙林区森林固碳价值的主要途径是
A.更换绿化树种 B.采林育林结合
C.禁止采伐森林 D.营造护田林网
下表为地球上主要生态系统的总面积及净初级生产力,读下表,完成下列各题。
16.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NPP平均值比温带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