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当前通货膨胀会计的思考2010 1.23.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对我国当前通货膨胀会计的思考
摘 要:通货膨胀已成为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在通货膨胀下若的仍按照传统的会计程序和方法进行核算,势必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引起一连串的负面影响。如何完善会计准则和改善外部会计环境、消除通货膨胀对会计的影响是我国会计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通货膨胀;会计;影响
一、通货膨胀对会计的影响
1.通货膨胀使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严重失实
通货膨胀期间,企业的账面价值与现值脱节,成本信息被扭曲,货币性资产的购买力发生损失,而非货币性资产也同样受到影响,非货币性资产账面价值以资产取得时的历史成本计量,只能反应过去某一时点的价值,导致资产账面的严重失实,这违反了会计的客观性与真实性原则,容易使资产所有者、债权人及有关人员产生错误判断,进而引起经营决策的失误。
2.通货膨胀使利润计算虚增
通货膨胀下会相对低估资产,少计成本,高估收益,此时对资产的计量是按原始成本入账的。这样在传统会计下,使收入大于用名义货币计量的已售资产的历史成本,其差额确认为利润,所以在通货膨胀条件下,企业按历史成本计算的各种生产耗费,与按现行价格计算的产品销售收入并不配比,结果少转了成本,利润虚增。虚增利润引起了企业实际的货币支出,减少企业的现金流入量,会使企业经营资金紧缺,企业发展没有后劲,长此下去会使企业的生产萎缩。
3.通货膨胀使不同时期的报表失去可比性
编制会计报表的目的使为了客观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以便向企业主要部门,财政、银行、税务、投资者等提供其所需要的财务信息,由于通货膨胀物价不断变动,历史成本编制的财务报表,不能做出对物价变动水平的调整折合,使得传统成本会计提供的会计信息往往不符合现实情况,相关性、可比性、适应性较差。
二、目前对通货膨胀的会计处理方法
(一)、有关实物资产项目的调整
1.存货的调整
存货是企业一项很重要的资产,通常在企业总资产中占很大的比重,物价变动对存货影响很大,合理选择存货的计价方法涉及存货成本库存与销售之间的分配问题,对企业的经营成果有重要的影响,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对某些价格变动幅度较大的重要存货资产,还应按重估价提取物价变动准备金,作为避险准备,谨慎的反映当期会计利润,避免企业利润的过度分配,维护投资者、债权人的长期利益,客观的反映当期销售成本,与当期销售收入配比,满足会计信息的客观性要求。
2.固定资产与折旧的调整
物价变动对具有较长使用寿命的固定资产及折旧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受通货膨胀影响按历史成本计算的折旧费和资产净值不能真实反映资产的损耗情况和现有固定资产的净值,对此建议在国家有关资产评估的法规、政策的指导下,采用物价指数法、重置成本法、现行市价法、股益现值或汇率调整等方法对固定资产的价值进行重估,作为当年的调整基数。对于折旧费用采用加速折旧法或根据实物资本保全概念衍生的重置成本立场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等。
3.对应收款项的调整。
现行企业会计制度对应收款项采用提取坏帐准备。但由于通货膨胀引起的物价波动和货币贬值,账面上反应的应收款项低于其实价值。而债务人出于获得额外利益则有可能延期付款。当此情况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必然要导致整个经济信用体系的崩溃。为此,对应收账款提取坏账准备已无法应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应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将通货膨胀因素列入合同条款做到有备无患。
4.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当企业在通货膨胀时期购进资产,通货膨胀过后,货币购买力升高,资产的账面价值将高于可收回金额,会造成账面价值高于资产真实价值,这时就出现了资产减值。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增加当期费用,减少资产,减少当期利润。如果少计或不计资产减值准备就会减少当期的费用,增加资产,从而虚增当期利润 。按未计或少计减值准备的账面价值计提折旧会造成多计成本不能反应真实的营业利润。通过计提减值准备可以消除通货膨胀过后的持续影响。
(二)、根据行业特点选择会计模式
1.对金融性企业
金融性企业货币性项目占资产、负债的比重较大,且货币购买力变动影响也较大。可以考虑制定一些具体的专业会计规范,采用物价指数法和汇率调整法消除货币贬值的损失,也针对此采用财务资本保全观念为基础的一般购买力会计,并于会计年终按现行购买力重新编制基本财务报表作补充报表。
2.对于大型资本密集型企业
大型资本密集型企业其机器设备占资产比重较大,且物价上涨时对资产帐面价值严重低于实际价值。重塑固定资产折旧制度,把通货膨胀因素考虑进去,采用以实物资本保全观念为基础的现行成本会计。并与会计年度终了按现行成本编制基本财务报表作为补充报表。
3.对于大型劳动密集型企业
大型劳动密集型企业其存货占资产总额比重最大,且存货资产重置的可能性较大,比较容易在市场上找到相同或类似的产品。这类企业只需对存货资产进行重估计价,同时考虑固定资产,其余可忽略不计。年度终了时只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