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ppt

发布:2017-09-27约字共6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七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 第三节 工序具体内容的确定 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设备与工艺装备 切削用量 时间定额 第三节 工序具体内容的确定 一、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一、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1.加工余量 加工余量 Z 加工总余量 Z0 工序余量 Zi 工序余量 Zi 轴:Zi?=?di–1?–?di 孔:Zi?=?Di – Di–1??? 工序余量 Zi 加工B面:Z1?=?A0?–?A1 加工C面: Z2?=?A1?–?A2 ?? 加工总余量 Z0 一、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2.工序尺寸及偏差 2.工序尺寸及偏差 对于轴类零件的外尺寸:工序尺寸偏差取单向负偏差(h),工序的基本尺寸等于最大极限尺寸,如, 对于孔类等零件的内尺寸:工序尺寸偏差取单向正偏差(H),工序的基本尺寸等于最小极限尺寸,如, 对于毛坯的制造偏差:取正负偏差。 2.工序尺寸及偏差 3.工序余量的确定 经验法 查表法 分析计算法 影响加工余量的因素: 1)上工序的尺寸公差Ti–1、形状公差fi–1和位置公差wi–1 (与定位有关); 影响加工余量的因素: 1)上工序的尺寸公差Ti–1、形状公差fi–1和位置公差wi–1 (与定位有关); 影响加工余量的因素: 2)上工序加工表面的粗糙度Ri–1以及表面缺陷层的深度Hi–1 ; 影响加工余量的因素: 3)本工序的装夹误差??i,包括定位误差和夹紧误差。 3.工序余量的确定 对于平面加工的单边余量: Zi=Ti–1+fi–1+wi-1+Ri–1+Hi–1+??i 对于外圆和内孔加工的双边余量: Zi=Ti–1+2(fi–1+wi-1+Ri–1+Hi–1+??i ) 3.工序余量的确定 用浮动镗刀镗孔或用圆拉刀拉孔时: Zi=Ti–1+2(Ri–1+Hi–1 ) 对于研磨、超精加工等光整加工工序: Zi=2Ri–1 4. 简单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表7-11 工序尺寸及公差的计算(单位:mm) 表7-11 工序尺寸及公差的计算(单位:mm) 表7-11 工序尺寸及公差的计算(单位:mm) 表7-11 工序尺寸及公差的计算(单位:mm) 表7-11 工序尺寸及公差的计算(单位:mm) 表7-11 工序尺寸及公差的计算(单位:mm) 表7-11 工序尺寸及公差的计算(单位:mm) 某齿轮内孔工序尺寸及公差的计算(单位:mm) 二、工艺装备的选择 工艺装备: 机床、夹具、量具、刀具、辅具 1.机床的选择 (1)??机床的尺寸规格要与被加工的零件尺寸相适; (2)??机床精度要与被加工零件的加工要求相适应; (3) 机床的生产率与被加工零件的生产纲领相适应; (4) 机床的选用要考虑节省投资和适当考虑生产的发展; (5)??改(扩)建车间,要充分利用原有设备。 2.机床夹具的选择 机床夹具的选择主要考虑生产类型。 (1)单件小批量生产应尽量选用通用夹具; (2)大批大量生产时,应采用高生产效率的专用机床夹具; 此外,夹具的精度应与零件的加工精度相适应。 3.刀具的选择 刀具的选择主要取决于: 工序所采用的加工方法 加工表面的尺寸大小 工件材料 要求的加工精度 表面粗糙度 生产率 经济性 在选择时应尽量采用标准刀具。 4.量具的选择 量具的选择主要根据生产类型和要求的检验精度进行。 对于尺寸误差: 1)在单件小批生产中,广泛采用通用量具(游标卡尺、千分尺等); 2)成批生产多采用极限量规; 3)大量生产多采用自动化程度高的量仪,如电动或气动量仪等。 对于形位误差: 1)?在单件小批生产中,一般采用通用量具(百分表,千分表等),也有采用三坐标测量机的; 2)在成批大量生产中,多采用专用检具。 三、切削液的选择 1.切削液的作用 (1)冷却作用 (2)润滑作用 (3)清洗作用 三、切削液的选择 2.切削液的种类 (1)水溶液 (2)乳化液 (3)切削油 3.切削液的选用 (1)??? 按加工性质选用: 1) 粗加工时,应选用以冷却为主的水溶液或乳化液; 2) 精加工时,应选用润滑为主的极压切削油或高浓度的极压乳化液。 3) 钻削、铰削、拉削和深孔加工时,应选用粘度较小的极压水溶液、极压乳化液和极压切削油,并应加大流量和压力。 3.切削液的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