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2课时 蒸馏和萃取.ppt

发布:2017-02-20约5.25千字共4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借题发挥 物质分离的方法 1.物理方法 使热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或蒸发部分溶剂析出晶体 结晶 分离不互溶的液体混合物 分液 分离互溶的液体混合物 蒸馏 使溶剂汽化后从溶液中得到晶体 蒸发 用于分离固体与液体的混合物 过滤 适用范围 方法 备选例题 已知常温下,含I-的溶液中,加入氯水后,I-将转化为I2;I2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明显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I2有颜色,而I-为无色。实验室中从海带中提取碘的流程如下: (1)写出A的化学式            (该物质常温下为液体)。? (2)步骤③操作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是        、         、         。? (3)下列有机溶剂中不可作为溶剂G的有    (填字母)。? A.酒精  B.四氯化碳  C.醋酸  D.汽油  E.苯 (4)步骤⑤的操作名称是    、分液;溶液E的颜色比溶液F的颜色     (填“深”或“浅”)。? (5)步骤⑤中,若选用(3)中的    (填溶剂名称)为溶剂G,分液时,应先把溶液   (填“E”或“F”)从分液漏斗的下部排出,之后,再把另一溶液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解析:(1)常温下为液体的物质为水。(2)经过操作③后得到了残渣和溶液,故该操作为过滤。(3)溶剂G的作用是将溶液D中的碘单质萃取出来,由于酒精和醋酸都易溶于水,故不能作萃取剂。(4)经过步骤⑤后得到了水溶液和有机溶液,则该操作为萃取、分液,由于碘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大,故加入有机溶剂G后,水溶液中的碘绝大多数转移至有机溶液F中,因此溶液F的颜色深。(5)溶剂G可以是四氯化碳(密度大于水)、汽油(密度比水小)、苯(密度比水小)中的一种,四氯化碳层从分液漏斗下部放出,汽油层或苯层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答案:(1)H2O (2)漏斗 烧杯 玻璃棒 (3)AC (4)萃取 浅 (5)四氯化碳 F (或汽油 E;或苯 E) B 解析:由于乙酸乙酯难溶于水,故水和乙酸乙酯混合时能分层,则选用分液的方法即可将两者分离。 2.下列混合物的分离方法不正确的是(   ) A.从酒精和水的混合物中分离出酒精——蒸馏法 B.使浑浊的食盐水变澄清——过滤法 C.从碘水中分离出碘——直接分液法 D.除去NaCl溶液中的少量KNO3——蒸发结晶法 C 解析:酒精和水能互溶,且两者的沸点不同,可用蒸馏法分离,A正确;食盐水浑浊是因为有不可溶的杂质,用过滤法可使其变澄清,B正确;碘能溶于水中,无法直接用分液法,可用四氯化碳萃取后再分液的方法分离出碘,C错误;由于KNO3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增加较快,而NaCl的溶解度变化不大,蒸发结晶时主要析出NaCl,D正确。 3.在不使用酸碱指示剂的前提下,欲除去氯化钙溶液中的少量盐酸,得到纯的氯化钙溶液,最适宜选用的一种试剂是(   ) A.硝酸银溶液 B.澄清石灰水 C.生石灰粉末 D.碳酸钙粉末 D 解析:A项,选用AgNO3会引入新的杂质HNO3;B项、C项,Ca(OH)2、生石灰均能与HCl反应生成CaCl2,但具体加入试剂的量不好把握;碳酸钙既能除去HCl不引入新的杂质,过量的CaCO3又不溶于溶液,过滤即可除去,所以选用D项除盐酸最合适。 4.欲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所用试剂不正确的是(   ) A.KNO3溶液(K2SO4):适量Ba(NO3)2溶液 B.CaCO3粉末(CaCl2):过量盐酸 C.Cu粉(Zn粉):过量盐酸 D.CO2(O2):灼热的铜网 B 点击进入课时训练 谢谢观赏 Thanks! 化学 化学 化学 第2课时 蒸馏和萃取 自主学习 课堂探究 新课导入 导入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一名中国船员沈祖挺,在商船遇险后带领39名海员漂到一个无人荒岛,他们拆下救生艇上的铜皮空气箱,做成了两个最原始的蒸馏器,在“锅”上架起一个铜盖,铜盖的边缘弯起水槽,使蒸汽在盖顶冷凝后顺着边缘流到水槽再滴入淡水箱内。他们就是靠饮用这种水与大自然进行了76天的艰苦斗争后获救,挽救了40条生命。他们所用的原理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蒸馏,同学们,你能在家里找到合适的工具或材料制取蒸馏水吗? 教师参考 导入二: (1)根据生活常识想一想油与水混合后有什么现象呢? (分成两层,油在上层,水在下层) (2)除去食盐中的泥沙,从食盐水中获取食盐固体,应分别采用什么方 法呢? (过滤、蒸发) 若两种液体相互溶解如何分离?两种液体互不相溶时又如何分离?接下来让我们在本节课中寻找答案吧! 自主学习 【课标要求】 1.掌握蒸馏和萃取操作的原理和基本方法。 2.掌握蒸馏和萃取所适用的物质。 3.通过对离子的检验、物质提纯方法的学习,建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