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诗经》两首(用).ppt

发布:2017-05-24约8.39千字共7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艺术特色 1、情景交融手法的运用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以春天随风飘拂的柳丝来渲染昔日上路时的依依不惜之情,以雨雪纷飞来表现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让那一股缠绵的、深邃的、飘忽的情思,从风景画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无尽。 2、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 3、巧用重章叠句的形式。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 采用重复的形式来反复表达戍卒远别家室,历久不归的凄苦心情。字句上略加变化,表现出情感的递增。句式整齐,声调和谐,增添了语言的音韵美。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课外拓展 诗歌鉴赏 这是写景诗。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 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诗,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是一首惜春诗,诗人抓住春晨生活的一刹那,镌刻了自然的神髓,生活的真 趣,抒发了对烂漫醉人春光的喜悦,对生机勃勃春意的酷爱。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 丰富的内容。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   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这是超出 一般送别诗的所在。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 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 一定。惜别之情,自在话外。 《氓》 恋爱 婚变 决绝 章节: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人物: 女:秋以为期 载笑载言 士贰其行 至于暴矣 亦已焉哉 ! 男:氓之蚩蚩 抱布贸丝 夙兴夜寐 靡有朝矣 反是不思 (憨厚老实) (热情纯真) (自私变心) (辛苦蒙辱) (冷酷无情) (毅然坚决) (对比) 情节: 问题探究 1、《氓》是女主人公在回忆中叙事、抒情的。在回忆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找出几组对比来。 析:(1)女主人公婚前婚后形成对比。 婚前:“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我”生活幸福,温柔、纯真、热情。 婚后:“夙兴夜寐,靡有朝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辛苦而又蒙受耻辱,更突出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我”受尽屈辱,但性格刚烈,认识清醒。 (2)氓婚前婚后也形成了对比。 婚前:“氓之蚩蚩”、 “信誓旦旦” 。 婚后:“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他“二三其德”,甚至凶暴起来。 2、提问:你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你认为“氓”是个什么样的人? 参考:女主人公的悲剧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这是由社会特点决定的。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都很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都维系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男主人公“氓”可以说是男权社会时的一个代表性的人物。在求婚时,他对女主人公的感情是真挚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女主人公容颜的渐衰,他的爱情也随风而去,全然不念往日的恩爱,无情地遗弃了妻子,是一个对家庭不负责任的、始乱终弃的家伙。 3、拓展探究: 一、除了婚姻的不幸外,还有哪些因素给了她痛苦呢? 二、哪个更能体现女主人公的悲哀和痛苦呢?反映了什么? 明确:娘家人的不理解,更能反映出那个时代人的爱情观,婚姻观和女子在爱情中和社会中的弱势地位,更能反映出这场婚姻不仅是个人悲剧更是时代悲剧。 4、女子为何被弃?三四两章有哪些对比、比喻? 被弃原因: 一、男子负心说。二、年老色衰说。三、财富说。四、社会风俗说。 桑未落,叶沃若 桑落,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