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两首》课文简析.pdf
《〈诗经〉两首》课文简析
1、《氓》:
《卫风middot;氓》用240个字叙述了女主子公从恋爱、
结婚到被遗弃的生活经验,塑造了显明的人物形象,表达了
女主子公深深的自责与怨恨之情。
表达方式上以叙夹议,融入抒情。
《氓》不仅仅停留在叙述上,还穿插适当的争论,以揭示中
心情感,表明看法看法。《氓》的表达结构是这样的:叙──
叙──议──叙──叙──议。其中到处都融入剧烈的思想
感情。
第一节,回忆恋爱,缠缠绵绵。记忆的第一页是乍看上去很
忠厚的“氓”借上门换丝来与“我”约会。应当说,他给主
子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于是马上爽快地答应了他的求婚。
送恋人送过一条河,始终送到顿丘,一边送一边情话绵绵,
劝慰他不要急躁生气,要他耐性等到秋天来迎娶。送别与劝
慰这两个细微环节饱含深情,塑造了一位温顺爱护的少女形
象。
其次节,回忆迎娶,载笑载言。这一节的叙述可以分作两小
部分,一是等待,一是出嫁。等待以细微环节刻画心理:分
别后日思夜想心上人,泣涕涟涟度时间,最终盼到心上人,
才破涕为笑,滔滔不绝地讲着别后的思念。出嫁非抒情重点,
简笔概述带过。
叙述到这里,主子公停了下来,表达对当时自己的错误选择
深深懊悔之意,同时也对世上多数天真女孩提出了忠告: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之耽兮,不行说也!”
第四、五节叙述的情调低沉了下来,发出沉重的叹息:“女
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正因为这个人
不专一,所以“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女主子公不禁“躬
自悼矣”。
文章在欢快(第一、二节)、反思(第三、四、五节)的基
础上,发出了决绝的誓言:不再与你过这种日子了,否则“老
使我怨”,既然你违反了当时对我的承诺,不念旧情,那就
彻底拉倒吧!我们可以想像,远在春秋时代,一个女子英勇
地作出了这样的选择是多么坚毅。
叙述方式上实行真实亲切的自诉。
自诉是最能打动人的叙述方式。一部《诗经》大多篇什都采
纳这种真实亲切的自诉方式,而《氓》尤其感人。诗中的女
主子公在被遗弃之后,悲愤填满了心胸,自然地回忆起往事。
而每当一件件往事浮现她的记忆时,总给她很深的刺激。特
殊是“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三岁为妇,靡室劳矣”等坦
言干脆在读者面前树立了一个能苦耐劳、忠于爱情的妇女形
象。这种手法在下面的《孔雀东南飞》中也有影子:“鸡鸣
入机织,夜夜不得息”“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第一人称的自诉方式又便于抒写内心活动。诗中用“兄弟不
知,咥其笑矣”抒写了不为人理解的苦闷,用“静言思之,
躬自悼矣”进行深深的自责,用“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
达了决绝的誓言。
修辞手法上,比兴暗衬,对比分明。
比兴是《诗经》的主要艺术手法,在《氓》中运用也很明显,
我们阅读时要留意体会这种修辞在人物塑造与表情达意上
的作用。
在表达懊悔、劝告女子们不要沉溺于男人们的甜言蜜语中时,
女主子公感慨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
桑葚!”这就是用比兴手法,以“桑”与“鸠”起兴,引起
所咏之辞,同时,也是把未暴露真面目的狠心男人比作“其
叶沃若”的“桑”,把不谙世故的少女比作贪吃甜桑葚的
“鸠”,形象生动。接着,主子公总结个人教训指出,“桑
之落矣,其黄而陨”,负心的“士”的“目的”达到后,他
的真相便暴露了──“黄而陨”。这里构成了剧烈的对比,
揭露了负心人的丑陋嘴脸,有力地表达了愤恨的情感。“淇
则有岸,隰则有泮”也是比兴,表达了女主子公的决绝信念:
再宽的河也有岸边,再苦的日子也有终点,既然你已薄情寡
义,那么我马上与你分手!
2、《采薇》:
《采薇》是一首征人思乡的诗。诗以士兵的口吻,写其在战
后归乡的途中,追述戍边作战的艰苦生活及思乡之情。全诗
共六章。前三章采纳复沓的形式,描写征夫转战边陲,饥渴
劳苦,久戍不归的情景。虽为复沓,但复中有变,或易一字,
或易一句,既显示出时间的推移,也写出久戍不归后的苦痛
渐渐加深,表现出层次的递进和感情改变的波澜。四、五章
追述往昔惊慌的战斗生活。先用烘云托月之法,表现了将士
们昂扬的精神面貌;然后用简练的笔墨描述了军马倥偬、浴
血苦战的实况。末章刻画了归途中亦悲亦喜的冲突心理。头
两句回忆往昔从军时的美妙情景,次四句描写归途中的艰苦
环境,两相比照,对比剧烈。最终两句,以少胜多,既写出
了对艰苦的从征生活的感慨,也隐含着对家乡亲人的忧念。
自已有幸能生还,立刻就可以与亲人团聚了,欣喜之情自不
待言。但经过这么多年,家中亲人生死攸关又如何呢?一股
悲伤的感情便涌上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