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第一章学案.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计算机网络讲义 计算机网络 第一章 概述 本章知识点 计算机网络概述 因特网概述 因特网的组成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因特网概述 网络的网络 起源于美国的因特网现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计算机互联网 网络(network)由若干结点(node)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link)组成。 互联网是“网络的网络”(network of networks)。 连接在因特网上的计算机都称为主机(host)。 网络与因特网 网络把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 因特网则把许多网络连接在一起。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阶段 因特网时代 民航专用网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阶段 划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20世纪50年代,进行数据通信技术与计算机通信网络的研究。 50年代,美国半自动地面防空系统SAGE 雷达与IBM计算机连接 60年代初期,美国航空公司 飞机订票系统SABRE I 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阶段(续) 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后期,分组交换网的出现,典型代表ARPANET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国际标准化网络(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协议),OSI与TCP/IP 第四阶段: Internet应用与高速网络技术的发展 因特网时代 因特网的发展概况 69年的ARPANET, 90年关闭 91年后因特网不再是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专利 WWW技术时因特网迅猛发展 NGI计划 因特网时代(续) “因特网之父”的杰出人物 雷纳德·克兰罗克(Leonard Kleinrock)、拉里·罗伯茨(Lawrence G. Roberts)、文特·塞尔夫(Vinton Cerf) 和罗伯特·卡恩(Robert Kahn) 传统的通信 与未来因特网 民航专用网 80年代末开始建设民航联网售票系统是第一个全国性计算机网络系统 。 民航数据通信网络可为民航管理单位(电子政务)、空管部门相关业务提供通信保障平台。民航地空数据通信网络。 民航商务数据网服务于中航信、航空公司及机场。 旅客服务系统 关于因特网的标准化工作 制订因特网的正式标准要经过以下的四个阶段 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 RFC 文档。 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 RFC 文档。 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 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 各种RFC之间的关系 计算机网络概述 因特网概述 因特网的组成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因特网的组成 从因特网的工作方式上看,可以划分为以下的两大块: (1) 边缘部分 由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用来进行通信(传送数据、音频或视频)和资源共享。 (2) 核心部分 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提供连通性和交换)。 因特网的边缘部分 处在因特网边缘的部分就是连接在因特网上的所有的主机。这些主机又称为端系统(end system)。 “主机 A 和主机 B 进行通信”,实际上是指:“运行在主机 A 上的某个程序和运行在主机 B 上的另一个程序进行通信”。 即“主机 A 的某个进程和主机 B 上的另一个进程进行通信”。或简称为“计算机之间通信” 两种通信方式 在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的通信方式通常可划分为两大类: 客户服务器方式(C/S 方式) 即Client/Server方式 对等方式(P2P 方式) 即 Peer-to-Peer方式 1. 客户服务器方式 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客户服务器方式所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 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 客户软件的特点 被用户调用后运行,在打算通信时主动向远地服务器发起通信(请求服务)。因此,客户程序必须知道服务器程序的地址。 不需要特殊的硬件和很复杂的操作系统。 服务器软件的特点 一种专门用来提供某种服务的程序,可同时处理多个远地或本地客户的请求。 系统启动后即自动调用并一直不断地运行着,被动地等待并接受来自各地的客户的通信请求。因此,服务器程序不需要知道客户程序的地址。 一般需要强大的硬件和高级的操作系统支持。 2. 对等连接方式 对等连接(peer-to-peer,简写为 P2P)是指两个主机在通信时并不区分哪一个是服务请求方还是服务提供方。 只要两个主机都运行了对等连接软件(P2P 软件),它们就可以进行平等的、对等连接通信。 双方都可以下载对方已经存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