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基础.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nternet大学实用教程 ;第1章 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基础;1.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的形成和发展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20世纪50年代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20世纪60年代
第三代计算机网络:20世纪70年代中期
第四代计算机网络:20世纪90年代 ;1.1.3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1.1.4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2.通讯子网
通信子网完成网络的数据传输功能。通讯子网由通信控制处理机(又称为网络结点)、通信链路及相关软件组成。
(1)通信控制处理机:它主要起到两个作用,一是“入网接口”,完成将主机和终端连接到网络上的功能;二是“数据转接”,完成在网络中存储和转发数据的功能,以实现数据通过逐个结点,从源结点正确传输到目的结点。
(2)通信链路:它完成实际传送比特流的功能。计算机网络中使用的通信链路常由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无线电、微波等传输介质构成。;1.1.5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2.城域网
城域网MAN所覆盖的地域范围介于局域网和广域网之间,一般从几十公里到几百公里的范围。城域网是随着各单位大量局域网的建立而出现的。同一个城市内各个局域网之间需要交换的信息量越来越大。
3.广域网
广域网WAN又称远程网络或远距离网络。它是由远程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计算机系统或多个局域网络连接起来的跨城市、跨地区的远距离网络。广域网可以覆盖一个地区、国家、甚至横跨几个洲而形成国际性的广域网络。Internet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域网络。;1.1.6 局域网技术基础;2.传输介质
双绞线
同轴电缆
光纤电缆
无线电;1.1.7 网络操作系统;1.2 Internet发展概述;1.2.1 Internet的起源与形成;1.2.2 Internet的发展;1.3 Internet基础知识;1.3.2 Internet常用术语;1.3.3 IP地址;2.IP地址的分类
IPv4结构的IP地址长度为4字节(32位),根据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的不同划分,编址方案将IP地址划为A、B、C、D、E五类。其中,A、B、C类地址是目前常用的IP地址,而D类地址留给Internet体系结构委员会使用,E类地址保留在今后使用。
3.特殊IP地址
(1)网络地址:当一个IP地址的主机地址部分为0时,它表示一个网络地址。例如表示一个C类网络。
(2)广播地址:当一个IP地址的主机地址部分为1时,它表示一个广播地址。例如55表示一个B类网络“145.55”中的全部主机。
(3)回送地址:任何一个IP地址以127为第1个十进制数时,则称为回送地址,例如。回送地址可用于对本机网络协议进行测试。;4.子网和子网掩码
为了充分利用IP地址,TCP/IP协议采用了子网技术。子网技术把主机地址空间划分为子网和主机两部分,使得网络被划分成更小的网络——子网。这样一来,IP地址结构则由网络地址、子网地址和主机地址三部分组成,如图1-3所示。;1.3.4 域名系统(DNS);2.我国的域名结构
我国的顶级域名.cn由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负责管理。顶级域cn按照组织模式和地理模式被划分为多个二级域名。对应于组织模式的包括ac、com、edu、gov、net、org,对应于地理模式的是行政区代码。
3.域名解析和域名服务器
当用户输入域名时,系统必须要能够根据主机域名找到与其相对应的IP地址,即将主机域名映射成IP地址,这个过程称为域名解析。为了实现域名解析,需要借助于一组既独立又协作的域名服务器(DNS)。域名服务器是一个安装有域名解析处理软件的主机,在Internet中拥有自己的IP地址。 ;1.3.5 Internet的接入;3.网络端口
计算机与外界通讯交流还需通过硬件领域和软件领域上的端口来进行物理连接。硬件领域的端口又称接口,如:USB端口、串行端口等。软件领域的端口一般指网络中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的通信协议端口,是一种抽象的软件结构,包括一些数据结构和I/O(基本输入输出)缓冲区。
在通常意义上的网络端口中,按端口号可以分为3大类:
(1)公认端口:从0到1023,它们紧密绑定于一些服务。通常这些端口的通信明确表明了某种服务的协议。例如:80端口总是HTTP通信。
(2)注册端口:从1024到49151。它们松散地绑定于一些服务。有许多服务绑定于这些端口,这些端口同样用于许多其他目的。例如:许多系统处理动态端口从1024左右开始。
(3)动态/私有端口:从49152到65535。由于此段属于动态或私有端口,容易为黑客所攻击。通常从1024起分配动态端口给各服务商。;1.4 Internet的基本服务;1.4.2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