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八章 城市详细规划.ppt

发布:2015-08-08约字共3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八章 城市详细规划 8.1 控制性详细规划 所谓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指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使用强度等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 8.1.1控制性详细规划在规划过程中的作用 1.承上启下的作用 2.管理的依据和建设的引导 3.城市政策的载体 4.稳定和调节地价 5.有利于公共福利 6.是体现城市设计构想的关键  7.有利于对开发进行严格控制   8.1.2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基本内容: 1.确定规划范围内不同性质用地的界线,确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 2.确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确定公共设施配套要求、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要求。 3.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城市设计指导原则; 4.根据交通需求分析,确定地块出入口位置、公共交通场站用地范围和站点位置、步行交通以及其它交通设施。规定各级道路的红线、断面、交叉口形式及渠化措施、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5.根据规划建设容量,确定市政工程管线位置、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进行管线综合。确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具体要求。 6.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   编制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结合城市空间布局、规划管理要求,以及社区边界、城乡建设要求等,将建设地区划分为若干规划控制单元,组织编制单元规划。 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或者减少控制要求和指标。规模较小的建制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可以与镇总体规划编制相结合,提出规划控制要求和指标。 8.1.3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指标类型及有关术语概念: 控制指标分为规定性指标和指导性指标两类。 1.规定性指标——必须遵照执行 1)用地性质: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需要,对某宗具体用地所规定的用途。分为10大类:居住用地R、行政办公用地C、工业用地M、仓储用地W、对外交通用地T、道路广场用地S、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绿地G、特殊用地D、水域和其他用地E。 2)建筑密度:一定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总面积占用地面积的比例。 3)建筑控制高度。 4)容积率:一定地块内,总建筑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值。 5)交通出人口方位。 6)绿地率:城市一定地区内各类绿化用地总面积占该地区总面积的比例。 7)停车泊位及其他需要配置的公共设施和市政设施 2.指导性指标——参照执行 1)人口容量:环境人口容量的简称,指一国或一地区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利用该地的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及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建筑形式:指对建筑风格和外在形象的控制。 3)建筑体量:指建筑在空间上的体积,包括建筑的横向尺度、竖向尺度和建筑形体控制等方面。 4)建筑风格要求。 5)建筑色彩要求。 6)其他环境要求。 其他相关术语: 1)道路红线:规划的城市道路路幅的边界线。 2)建筑红线:城市道路两侧控制沿街建筑物或构筑物(如外墙、台阶等)靠临街面的界线。又称建筑控制线。 3)紫线: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界线,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 4)黑线:指城市电力的用地规划控制线。 5)橙线:是指为了降低城市中重大危险设施的风险水平,对其周边区域的土地利用和建设活动进行引导或限制的安全防护范围的界线。划定对象包括核电站、油气及其他化学危险品仓储区、超高压管道、化工园区及其他安委会认定须进行重点安全防护的重大危险设施。 6)蓝线:规定城市水面,主要包括河流、湖泊及护堤的保护控制线。 7)绿线: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 8)黄线:指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 9)建筑红线后退距离:是规定建筑物应距离城市道路或用地红线的程度 10)建筑间距:两栋建筑物或构筑物外墙之间的水平距离。 11)用地面积:是规划地块用地边界内的平面投影面积。 12)土地使用的相容性:指在确定地块主导用地属性下,在其中规定可以兼容、有条件兼容、不允许兼容的设施类型。 13)交通运行组织:对街坊或地块提出的车行、人行等的交通组织要求。 14)装卸场地规定 15)建筑高度:指地块内建筑地面上的最大高度限制,也称建筑限高。 16)建筑后退:指建筑控制线与规划地块边界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