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岳阳楼记1解析.ppt

发布:2017-01-08约5.45千字共4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三、词类活用现象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 或异二者之为 ( ) 前人之述备矣 ( ) 百废具兴 ( )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 气象万千 ( ) 四、虚词: (1)微斯人也 ( ) (2)若夫霪雨霏霏( ) (3)至若春和景明( ) (4)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5)嗟夫( ) (6)然则何时而乐( ) (7) 微斯人( ) 句式 1、倒装句 (1)定语后置:古汉语中,为强调定语,或为使语言更流畅,常将定语后置。 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 (2)宾语前置:在古汉语中,疑问代词作一般都放在谓语前边。 例: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 3、双重否定式的问句: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 4、表示揣测语气的陈述句: 其必曰……乎。 译: 5、判断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译: n.-v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v.-n.表现、行为 v.-n.备,详尽,完备。 adj.-n.指荒废了的事业 adj.-n.指唐代著名诗人 方位n.-状语;向北;向南 数词-v.变化万千 代词,这 连词,表示提出另一话题,用在下句或下段开头,可译为“像那” 连词,功能用法同“若夫” 副词,表示推测或反问,用在谓语前面,通常跟疑问语气相呼应 叹词,表示感慨,可译为“唉”。 与“嗟乎”相同 连词,常用来表示一 种否定的假设。可译为“假如没有” 连词,虽然如此,那么…… 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在朝),则为平民百姓忧虑;处在荒远的江湖中(在野),则替君主担忧。 (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志同道合呢? 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不同吧? 他一定会说……吧 这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 1.这篇课文可分几部分?每部分写了什么?归纳段意。 第一部分(1段)记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 第二部分(2~4段)写“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 “览物之情”。 第一层(2段)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 第二层(3、4段)用两个排比段分别写出“迁客骚人” 的“览物之情” 。 第三部分(5段)抒发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 * 27 岳阳楼记 富春江秀色 远眺岳阳楼 洞庭湖大观 俯视岳阳楼 远眺岳阳楼 洞庭湖风光 岳阳楼近景 黄鹤楼——湖北武汉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 滕王阁——江西南昌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