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的应用.ppt

发布:2017-05-24约1.42千字共1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标要求 一、了解溶解度的含义 二、理解溶解度曲线的含义 知识回放 固 体 溶解度 1.定义 3.表示意义 2.影响因素 5.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4.与溶解性的关系 1、定义: 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克的溶剂(通常溶剂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溶质的质量。 2、影响因素 (1)温度 (2)溶质的性质 (3)溶剂的性质 3、表示意义 20℃时,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是36g (1)20 ℃时,100g水中溶解36g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2) 20 ℃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钠。 练习:概念辨析 下列对“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的解释正确的是( ) A.20 ℃时,31.6g的硝酸钾溶解在100g水里 B. 20℃时,100g溶液中含有31.6g硝酸钾 C.31.6g硝酸钾溶解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 D. 20℃时,10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31.6g硝酸钾 D 4.溶解性划分: 10g 1g 0.01g 易溶 微溶 难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微溶 难溶 微溶 难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10g 1g 0.01g 10g 1g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0.01g 10g 1g 10g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0.01g 1g 5、溶解度曲线 1)查找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2)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溶解度的大小 3)看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4)交点的含义 5)判断物质结晶方法 6)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及转化方法 :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溶解度/g A B C 温度/ ℃ P t1 t2 结晶 结晶前提 常用方法 形成饱和溶液 蒸发溶剂 冷 却 热饱和溶液 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的物质 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物质 温度/℃ 溶解度/g KNO3 NaCl Ca(OH)2 考题回顾 考题回顾 0 溶解度/g A B C P t tl 当堂演练:如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示意图,根据图回答问题 问题1 t ℃时A的溶解度是 ,将30g的A溶解在5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 问题2 交点P的含义是 。 问题4 t ℃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所得溶液仍为饱和溶液的是 。 问题3 t℃分别用50g的A、C制成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A C。 50 50g 75g < A , B 下图为KNO3和NaCl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NaCl KNO3 (填“”或“=”或“”)。 (2)t2℃时,将25g氯化钠固体投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可得到NaCl 溶液(填 不饱和、饱和 或不能确定)。 (3)将饱和KNO3溶液变为不饱和KNO3溶液,除了添加溶剂(水),还可以是 。 (4)你从图中还可获得什么信息(写出一条即可):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