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基础考试题目..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基础考试题目
一、填空
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密排六方晶格。
晶体缺陷可分为: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
点缺陷包括:空位、间隙原子、置换原子。
线缺陷包括:位错。位错的最基本的形式是:刃型位错、螺型位错。
面缺陷包括:晶界、亚晶界。
4、合金的相结构可分为:固溶体、化合物。
5、弹性极限:σe 屈服极限:σs 抗拉强度 :σb 弹性模量:E
6、低碳钢的应力应变曲线有四个变化阶段:弹性阶段、屈服阶段、抗拉阶段(强化阶段)、颈缩阶段。
7、洛氏硬度HRC 压印头类型: 120°金刚石圆锥 、总压力:1471N或150kg
8、疲劳强度表示材料经无数次交变载荷作用而不致引起断裂的最大应力值。
9、冲击韧度用在冲击力作用下材料破坏时单位面积所吸收的能量来表示。
10、过冷度影响金属结晶时的 形核率和长大速度。
11、以纯铁为例 α – Fe为体心立方晶格(912℃以下)
γ – Fe为面心立方晶格(1394℃以下)、δ – Fe为体心立方晶格(1538℃以下)
12、热处理中,冷却方式有两种,一是连续冷却,二是等温冷却。
13、单晶体的塑性变形主要通过 滑移 和 孪生 两种方式进行。
14、利用再结晶退火消除加工硬化现象。
15、冷变形金属在加热时的组织和性能发生变化、将依次发生回复、再结晶和晶粒长大。
16、普通热处理分为: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17、退火可分为:完全退火、球化退火、扩撒退火、去应力退火。
18、调质钢 含碳量一般为中碳、热处理为淬火+高温回火。
19高速钢的淬火温度一般不超过1300℃、高速钢的淬火后经550~570℃三次回火。
三次回火的目的:提高耐回火性,为钢获得高硬度和高热硬性提供了保证。
高速钢的淬火回火后的组织是:回火马氏体、合金碳化物、少量残余奥氏体。
20、铸铁的分类及牌号表示方法。P142
分类 石墨形状 铸铁组织 铸铁牌号及表示方法 基体 石墨 由代号加数字构成。H、Q、Ru、K、T分别为灰、球、蠕、可、铁的汉语拼音字首,第一组数字表示最低抗拉强度,第二组表示最低伸长率。 灰铸铁 片状 F或F+P或P 片状 HT 球墨铸铁 球状 F或F+P或P 球状 QT 蠕墨铸铁 蠕虫状 F或F+P或P 蠕虫状 RuT 可锻铸铁 团絮状 P或F 团絮状 KTH(z)
二、名词解释
1、点缺陷:是一种在三维空间各个方向上尺寸都很小,尺寸范围约为一个或几个原子间距的缺陷。包括空位、间隙原子、置换原子等。
2、线缺陷:是指三维空间中在两维方向上尺寸较小,在另一维方向尺寸相对较大的缺陷。属于这类型缺陷的主要是各种类型的位错。
3、面缺陷:是指三维空间中在一维方向上尺寸很小,另外两维方向上尺寸很大的缺陷。常见的面缺陷是金属中的晶界、亚晶界。
4、相:所谓相是指合金中具有相同的物理、化学性能,并与该系统的其余部分以界面分开的物理部分。
5、同素异构转变:同种金属体材料中,不同类型晶体结构之间的转变称为同素异构转变。
6、匀晶相图:两组元在液态和固态中均为无限互溶最后形成单相固溶体的相图称为匀晶相图。如Cu—Au、Au—Ag、Fe—Cr和W—Mo等合金系相图都是匀晶相图。(L→α)
7、共晶相图 :两组元在液态无限互溶,在固态有限溶解(或不溶),并在结晶时发生共晶转变所构成的相图称为二元?共晶相图。(L→α+β)
8、包晶相图:两组元在液态下无限互溶,在固态有限溶解,并在结晶时发生包晶转变的相图,称为包晶相图。(L+α→β)
9、冷作硬化:金属经过冷态下的塑性变形后其性能发生很大的变化,最明显的特点是强度随变形程度的增大而大为提高,其塑性却随之有较大的降低,这种现象称为形变强化。(加工硬化、冷作硬化)
10、热处理:是金属材料在固态下,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改变材料内部组织结构,从而改善材料性能的一种工艺方法,也称之为金属材料的改性处理。
11、退火:是将钢加热到预定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缓慢冷却(通常随炉冷却),获得接近于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12、正火:正火是将钢加热到Ac3(亚共析钢)或Accm(共析钢和过共析钢)以上30~50℃,保温适当时间后在静止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13、淬火:是将钢加热到Ac3或Ac1以上30~ 50℃,经过保温后在冷却介质中迅速冷却的
热处理工艺。
14、回火;就是把经过淬火的零件重新加热到低于Ac1的某一温度,适当保温后,冷却的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15、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