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看云识天气》公开课教学设计.doc

发布:2017-09-02约3.65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3、《看云识天气》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相关词语。 2、反复朗读课文,识记一些关于天气方面的谚语,增加生活常识。 能力目标: 1、复习巩固比喻的修辞手法,积累文中比喻,体味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2、学习常用的说明方法,特别是打比方和分类别。 3、练习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分析本文写作层次清晰的特点。 【教学难点】分析、把握课文主体部分怎样看云识天气的内容和结构层次。 【教学方法】 1、朗读法:本文虽是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描摹细致、用语准确,反复诵读中体会生动说明的好处。 2、观察与联想:本文语言生动,表述形式多种多样,作者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通过细致的描绘勾画出了千姿百态的云。 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实践中观察和总结,激发丰富的联想,鼓励说出更有创意的理解。 3、图表概括法:课文主体部分重点介绍怎样看云识天气,这部分涉及的云层、光彩种类繁多,变化复杂,可引导学生通过列图表,使之结构层次清楚,内容明确。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1、相关课件。 2、预习 (1)、疏通字词。 (2)结合练习一,熟悉课文内容。 (3)、收集有关天气的谚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贴近生活,以农村抢“天东雨”的情形导入,并顺势解题。 同学们,我们大多来自农村,大多数同学都应该有过抢“天东雨”的经历。哪位同学来描述一下?(夏天晒粮食的时候,一旦天空出现了乌云,变暗了,人们就开始抢收粮食了,有时还抢不赢,粮食还被打湿。)他们是凭什么推测要下雨的?(天空出现了乌云,变暗了。)看来,通过看云可以识别天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看云识天气》。(板书文题)这里的“看”是“观察”的意思,“识”是“识别”的意思,这个题目的意思就是通过观察云可以识别天气。究竟怎样看云识天气呢?大家走近课文。 二、听课文范读,疏通字词,熟悉课文内容。 1、听课文范读,自己跟着默读,注意不会的字音。 2、出示课件,看同学们能否读准以下字音。抽同学来回答。 峰峦(luán) 一霎(shà)间 点缀(zhuì) 绫纱(líng) 弥漫(mí) 晕(yūn)头转向 月晕(yùn) 崩塌(bēng tā) 冰雹(báo) 粼波(lín) 谚语(yàn) 丝丝缕缕(l) 1、依次抽同学解决以上问题: 第一个问题:哪句话能概括云和天气的关系。谁来回答? 云就像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齐读 第二个问题:本文介绍了几种云?几种云上的光彩。谁来回答? 8种云,4种云上的光彩。 第三个问题:本文采用的是什么样的结构。 前两个问涉及了除最后一段的内容,最后一段先讲了看云识天气的意义,用“但是”一转又讲了局限性。 本文是“总说──分说──总说”的结构。 板书: 总 云 招牌 _________________ 天气 分 形态 卷云 卷积云 积云 高积云 卷层云 高层云 雨层云 积雨云 光彩 晕 华 虹 霞 总 意义 局限 3、学以致用,依此类推,课文第一段是怎样的结构形式? 学生发言,归纳。 ““总说──分说──总说””的结构。 “姿态万千”总说云的形态;“变化无常”总说云的特征。 中间八个比喻,分别说明云的形态之多,扣“万千”;省略号后,“有时”“有时”“刚才”“一霎间”,紧扣“变化无常”。 最后一句,揭示云和天气的关系,引出全文的中心。 4、小结过渡:以上我们总体了解了文章的框架,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下面重点来学习中间部分写的八种云,和云上的四种光彩现象。 四、合作探究: 学生快速浏览,勾画关键词句,完成练习第一大题的第二小题:设计一种表格,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种类、特征和它们分别预示的天气情况。(老师可给出表格栏目,让学生填,以规范相关内容。)抽同学一个一个完成: (一)、云的形态 1、填表 以第二段为纲,完成两类云的形态表格。 晴天云简表 云名 形态 高度 厚度 天气征兆 卷云 像羽毛像绫纱,丝丝缕缕的漂浮着 最高 最薄 象征晴朗 卷积云 像水面上的鳞波,是成群成行的卷云 很高 很薄 无雨雪 积云 像棉花团,上午出现,傍晚消散 2000米左右 较薄 阳光温和 高积云 像草原上的雪白的羊群,扁球状,排列整齐 2000米左右 较薄 天晴 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 云名 变化过程 形态 位置 天气征兆 卷层云 卷云聚集,向前推进 像白绸幕蒙住天空 高 晴转阴 高层云 卷云越变越厚 像毛玻璃遮着太阳 低 将下雨雪 雨层云 高层云变得更厚 暗灰色云块密布天空 更低 雨雪连绵 积雨云 积云迅速形成高大云山 乌云密布天空 更低 雷雨冰雹 2、识记并运用 出示云图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