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模铸造后处理作业指导书..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编制
审核
批准
后处理作业指导书 编号 GW750104 版别 B1 页次 1 OF 4 日期 2005.10.31 1.目的:确保铸件经后处理作业,达到规定的要求,并保证成品质量满足顾
客的要求。
2.范围:本程序适合于后处理工序的控制。
3.职责:
3.1.生产组长对本工序生产的全过程和产品的质量负责。
3.2.操作者严格按作业指导书,并对设备实施保养、维护。
3.3.质检人员对产品质量实行监督检查。
4.工作程序:
4.1.除壳:
a.浇铸后的壳模冷却后,放在除壳机上,将壳模震掉。
b.注意保护,防止损伤铸件。
4.2.喷砂:将震完壳的铸件放入吊钩式抛丸机进行喷砂约20分钟。
4.3.切浇口:
a.检查铸件树,将有缺陷的挑出,若缺陷严重并出现异常,应及时报技术人员和品管人员处理。
b.使用高速砂轮切割机切割。
c.切割时可使用木块等物支承铸件树,防止铸件滑动。
d.切断浇口时,留在铸件上的水口不可太大(0.2-1.5mm最佳),也不可伤及铸件。
e.切下来的模头,应按材质的不同分别放置,并及时运走放入相应的回炉料区域。
4.4.初喷砂:
a.将小铸件置入履带式抛丸清理机内,大铸件置于转台式抛丸清理机上喷砂,通过初喷砂将铸件上残余的砂壳去除。
b.喷砂机内使用30-40目的钢砂,以取得良好的铸件表面。
c.使用履带式抛丸清理机,一次性的装入量不可太多,一般不超过200Kg。
制定部门
后处理作业指导书 编号 GW750104 版别 B1 生产课 页次 2 OF 4 4.5.磨水口:
a.磨削前先检查铸件,若为废品则不必加工。
b.利用砂轮机和砂布带研磨机将水口磨平整﹐砂布带使用36目和40目两种。水口的残余量在0~0.5mm之间。
c.产品放入筐内保管、搬运。
4.6.初检:
a.依铸件检验作业指导书进行检验。
b.将检出的不合格品按修整品、焊补品和废品分别放置并标识。
c.经初检合格的铸件放入指定的筐内。
4.7.修整:
a.用工具将钻眼的铁痘清除,用白钢条将严重的毛刺剔除。
b.用气砂轮机将毛边、毛刺及波浪纹除掉。
c.对焊补面大的铸件先用粗砂轮磨平,然后用细砂轮磨一遍,以保证表面质量达到指定的要求。
d.对必要的产品用样规或样板检查主要尺寸和部位,直至符合要求。
e.修整好的铸件须重新检验,合格后放入指定的筐内。
4.8.焊补:
4.8.1.用氩弧焊机对铸件进行焊补。
4.8.2.焊补时可根据铸件大小与厚薄调整电流大小。
4.8.3.焊补不锈钢时氩气应控制在5Pa之内,一般不超过5Pa,碳钢一般控制在8Pa之内,一般不超过8Pa。
4.8.4.一定要选择相同材质的焊丝,以免破坏铸件的材质
4.8.5.在焊碳钢时,如同一位置多次焊补时脱碳有气孔产生,可加点铝焊补。
4.8.6.焊补时要注意钨极棒的尖度,如尖端有圆点、烧损严重或齐头应修磨
4.9.热处理:
4.9.1.对铸件在热处理筐内的摆放,要做到厚壁大件放在外侧,薄壁小件放入筐的中间。
4.9.2.对不锈钢进行固溶化处理,依如下工艺进行:
制定部门
后处理作业指导书 编号 GW750104 版别 B1 生产课 页次 3 OF 4 1080 ~ 1120 ℃
水冷
2.5min/mm
0℃ (通常1~2h)
4.9.3.从出炉到入水时间需要在60s内完成。
4.9.4.冷却介质(液体)用清水即可﹐冷却液体需活动水,水槽做溢流装置,作业水温要在40℃以下﹒
4.9.5.对于碳钢进行正常化处理,依如下工艺进行:
910℃ ~ 950℃
空冷
2.5min/mm
0℃ (通常1~2h)
4.9.6.热处理炉号的编码规则:
参照《高仕公司炉号及设施设备编码原则》
4.9.7.热处理炉温记录图上,每一温度曲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