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ppt

发布:2017-02-19约2.33千字共2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大化改新 人物:孝德天皇 时间:646年 内容:经济:把贵族的土地收归国有,实行“班田收授法”。 政治:按才能选拔人才,废除氏姓贵族制,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机构。 意义:标志着日本从奴隶制社会向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的转变。 第4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和许多民族一样,他们崇拜太阳神 北海道 本 平安京 奈良 大和兴起的地方 地形特点 岛屿众多,多 山地,平原较 少,资源匮乏 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 大和国统一日本 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增强,政局混乱 宫廷政变,实施改革 1世纪前后 5世纪 6-7世纪 7世纪中期 阅读教材理清线索 材料二:唐代,中国的经济繁荣,科技文化发达,教育水平处于世界前列,因而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是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不少人远涉重洋,来到唐朝留学,学习中华文化;有的还参加科举考试,金榜题名后长期在唐朝做官。 材料一:7世纪时,日本奴隶社会的部民制发生危机。部民的地位近似奴隶,隶属于皇室或贵族,向主人提供劳役与地租。由于部民的反抗斗争,日本社会阶级矛盾尖锐,统治集团内部也矛盾重重。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大化改新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一、大化改新 内因 社会矛盾尖锐 政局混乱 根本因素 外因: 中国隋唐先进文化影响 催化因素 1、背景 二、大化改新 大和国宫廷政变 刺杀贵族权臣苏我入鹿 诏书规定: 第一,效法隋唐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 第二,关于租税,效法唐朝租庸调制。 第三,确立中央集权国家制度。 第四,效法隋唐的科举制,以才选官。 你知道现在日本的生活中还保留了中国唐朝时的哪些习俗吗?   日本这样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现在却已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从今天我们学习古代日本这段历史,你有何启示? 启示: 1、应该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和先进文化 2、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合作探究 一、大化改新 1、背景: 内因——社会矛盾尖锐,政局混乱 外因——中国隋唐先进文化的影响 2、时间、人物: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 3、内容:政治上、经济上 4、意义: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5、启示: 应该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和先进文化。 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阿拉伯国家一般指以阿拉伯民族为主的国家。他们有统一的语言——阿拉伯语,有统一的文化和风俗习惯,绝大部分人信奉伊斯兰教。 有些国家虽非以阿拉伯民族为主体,但长期以来与阿拉伯国家建立了紧密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联系,并加入了阿拉伯国家联盟,因此也被称为阿拉伯国家。 阿拉伯国家? 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1、背景: 内忧——7世纪以前,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内部矛盾丛生、商业衰落,生产停滞 外患——外部势力入侵 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公元7世纪 麦加 穆罕默德 《古兰经》 2、伊斯兰教创立 地点: 创立时间: 创立者: 经典: 意义: 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归纳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3、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610年创立伊斯兰教,最初在麦加传教,受到贵族迫害 622年出走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伊斯兰教历元年) 630年攻打麦加城,与麦加贵族达成协议,麦加成为伊斯兰教圣地. 632年病逝,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每年在伊斯兰教历的第12个月,数以百万计的穆斯林都会聚 集在沙特的麦加,参加一年一度的朝觐。“麦加朝圣”是每年伊斯兰教最盛大的宗教活动。 麦加大清真寺 阿拉伯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原因: 统治阶级矛盾 政局动荡 大化改新 标志: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日 本 东亚地区 阿拉伯国家 西亚地区 内因 外因 受隋唐先进制度影响 伊斯兰教的创立(穆罕默德) 出走麦地那 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兵临麦加城下 承认穆罕默德为政教领袖 阿拉伯半岛统一 阿拉伯国家建立 内容:政治、经济 课堂小结 作业: 1、日本大化改新仿效的是( ) A、秦汉制度 B、隋唐制度 C、魏晋制度 D、宋元制度 2、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是 ( ) A、乔达摩·悉达多 B、耶稣 C、加尔文 D、穆罕默德 3、伊斯兰教政教合一的政权最早建立在( ) A、耶路撒冷 B、麦加 C、麦地那 D、巴格达 B D C 作业续 4、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标志( ) A、大和统一日本 B、武士阶层的形成 C、大化改新 D、幕府统治的建立 5、全世界穆斯林信奉的宗教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