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历史性转折.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十一届三中全会 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开放-经济特区 1.各条战线拨乱反正 意义 实质:坚持“左”倾错误,反对否定“文革”。 “两个凡是” 危害: ①违背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②使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得不到纠正。 2.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思想基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内容:重申了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理论上根本否定了“两个凡是”。 意义: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3.现代化建设的难题 如何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阅读课本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当时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哪些困难? ①科学技术水平低; ②物资匮乏,人民生活水平低; ③生产力水平低下。 1.时间、名称 2.内容 纠正了……,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①思想上 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②政治上 ③组织上 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3.重大成就--实现三个转变 “两个凡是” 以阶级斗争为纲 封闭、墨守成规 实事求是 以经济建设 为中心 改革开放 4.历史意义 ①结束了粉碎”四人帮”之后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②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③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背 景 内 容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决定开展土地革命,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 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 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粉碎“四人帮”后,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 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巨变 结 果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三次 历史性的巨变 辛亥革命 结束两千多年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新中国 成立 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十一届三中全会 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