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土地利用现状调查.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5)平衡 (Balance) 土地变更单元是变更调查的基本作业范围,也是平衡工作的基本范围。一个变更单元内变更前总面积与其变更后的总面积必须相等。在对土地统计台帐做变更时,在形成新的土地统计薄时,也需按各自内在关系,维护平衡关系。而且变更调查最终以编制年度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表(即平衡表)而告终。 * * * * 为了满足土地用途管理的需要,科学实施全国土地和城乡地政统一管理,扩大调查成果的应用,在研究、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其含义”和“城镇土地分类及含义”两个土地分类基础上,国土资源部制定了城乡统一的“全国土地分类”。 “全国土地分类”自2002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试行 。自2002年以来 ,有效地应用于土地变更调查及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 * — 科学性原则。依据土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属性,运用土地管理科学及相关科学技术,采用多级续分法,对土地利用现状类型进行归纳、分类 — 实用性原则。分类体系力求通俗易用、层次简明,易于判别,便于掌握和应用 — 开放性原则。分类体系具有开放性、兼容性,既要满足一定时期管理及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同时又要满足进一步修改完善的需要 — 继承性原则。借鉴和吸取国内外土地分类经验,对目前无争议或异议的分类直接继承和应用 * * * * * * * * * * * * * *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 * * * * * 零星地类用皮尺丈量,读数精确到0.1m,计算出地块面积,记录在《外业调查手簿》上, 内业面积量算时扣除此面积,并在工作底图相应的位置上用小圆点表示。 * 标准分幅:是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为地理底图,将土地利用专题要素的内容编绘到地理底图,称为标准分幅土地利用图。 挂(岛)图:各级土地利用挂(岛)图是以同级标准分幅土地利用图为基本资料,根据该行政区划范围大小、形状、土地利用特点确定成图比例尺及图面配置,经综合取舍编制而成。 土地利用分区图及其它派生图:以土地利用挂(岛)图为基础进行编制,反映该地区土地利用分区、耕地分布特征、基本农田分布等特殊要素的专题地图。 *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是指在完成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建立初始地籍后,国家每年对土地权属和用途发生变化的土地进行连续调查、全面更新土地用地资料的过程,本质上是一种动态监测。 * (1)地类的变化:指土地的用途或利用方式发生了变化,包括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之间的转换,也包括农业用地内部结构的调整和非农用地内部类别之间的变化,同时也包括未利用地开发及灾毁造成的地类变化。 ( 2)图斑的变化:土地利用变化中十分普遍,行政界线和权属范围的变动、地类的变化,通常是以土地界线的推移来实现的。图班的变化常常伴随着地类、权属、境界的变化。 ( 3)权属的变迁:土地的交易、争议地的调整与解决、征地、土地的开发与整理变化必然导致土地权属发生变化,如权属单位的合并、兼并、分割造成的权属变化。 ( 4)行政境界调整:从发展区域经济和管理的需要出发,会作适当的调整。 ( 5)飞地,争议地的调整:飞地的解决(消除),必须通过变更调查给予反映。 ( 6 )单位更名的变化:更名虽然不一定牵涉地类、面积、界线的变动,但必须在变更调查中及时进行更正。 * (1)在土地详查的图斑号后加支号编列。如12号图斑分割成2个图斑,以12-1、12-2表示。分割后的图斑再次发生分割,仍在原图斑号后加支号续编。如12-2再次分割成2个图斑,以12-3、12-4表示。由几个图斑合并成一个新图斑的,以其中一个号加支号进行编号,如上述12-4与13号图斑合并,新图斑号为13-1或12-5。地类变更,图斑界线未变的,亦变按此原则编新号。 (2)在土地详查的图斑号后续加编号。如某村详查时,图斑编到107号,若25号图斑分割成两个新图斑,编号为108、109。 对双方无争议的土地权属界线,应按规定格式填写土 地权属界线协议书一式三份,内容包括:标清各权属界线 拐点及界线位置附图、拐点及权属界线真实位置的文字说 明、权属双方指界人调查签字盖章及上级主管机关签章等。 * 对双方有争议的土地权属界线,要填写土地权属界线 争议原由书一式三份,内容包括:标清各权属界线拐点及 界线位置的附图、拐点及权属界线真实位置的文字说明、 权属双方指界人调查签字盖章及上级主管机关签章等。 * 2、地 类 调 绘 (1)图斑 : 指被境界、土地权属界、线状地物、地类界封闭而形成一个具有相同地类的地块。表示方法: * (2)最小上图图斑面积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对最小上图面积规定如下表 (已作废!!!!!) *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规定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