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3讲-土地利用现状调查.pptx

发布:2018-03-02约3.12千字共11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讲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主要内容;§ 3.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 3.1.1土地分类体系;§ 3.1.2 我国土地调查分类回顾;1984年,我国颁布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中制定了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其含义”。采用两级分类,其中一级类分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及未利用土地8类,二级类分46类。 土地详查和土地变更调查就是采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从1984年颁布开始,一直沿用到2001年12月 。; 4.牧 草 地 41、天然草地 42、改良草地 43、人工草地 5.居民点及 工矿用地 51、城镇 52、农村居民点 53、独立工矿用地 54、盐田 55、特殊用地 ;1989年9月,我国颁布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中制定了“城镇土地分类及含义”。城镇土地分类主要根据土地用途的差异,将城镇土地分为商业金融业用地,工业、仓储用地,市政用地,公共建筑用地,住宅用地,交通用地,特殊用地,水域用地,农用地及其他用地10个一级类,24个二级类。 城镇土地分类用于城镇地籍调查和城镇地籍变更调查。从1989年发布开始,一直沿用到2001年12月 。;;《全国土地分类(试行)》采用三级分类。其中一级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3类,也就是《土地管理法》的三大类。二级分为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其他农用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公用设施用地、公共建筑用地、住宅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利设施用地、特殊用地、未利用土地和其他土地15类。三级为分71类。 ;全国土地分类(试行));四、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 3.1.3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分类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以服务国土资源管理为主,依据土地的自然属性、覆盖特征、利用方式、土地用途、经营特点及管理特性等因素 分类原则:   —— 科学性原则。   —— 实用性原则。   —— 开放性原则。   —— 继承性原则。;《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采用二级分类体系。一级类12个,二级类57个 各省根据本省的具体情况,可在全国统一的二级分类基础上,根据从属关系续分三级类,并进行编码排列,但不能打乱全国统一的编码排序及其所代表的地类及含义 ;分类基本框架——一级类设定;二级类是依据自然属性、覆盖特征、用途和经营目的等方面的土地利用差异,对一级类进行具体细化。 ;; 水田(011):指用于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实行水生、旱生农作物轮种的耕地。 ; 水浇地(012):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种植蔬菜等的非工厂化的大棚用地 。 ; 旱地(013):指无灌溉设施,靠天然降水种植旱作物的耕地,包括没有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 ;一级类 ;园地(02):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汁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覆盖度大于50%或每亩有收益的株数大于合理株数70%的土地。包括用于育苗的土地。 ;园地 果园 茶园 其他园地 ;园地 果园 茶园 其他园地 ;其它园地(023):指种植桑树、橡胶、可可、咖啡、油棕、胡椒、药材等其他多年生作物的园地。;一级类 ;林地(03):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的土地,及沿海生长红树林的土地。包括迹地,不包括居民点内部的绿化林木用地、铁路、公路征地范围内的林木,以及河流、沟渠的护堤林。;有林地(031):指树木郁闭度≥0.2的乔木林地,包括红树林地和竹林地。 ;灌木林地(032):指灌木覆盖度≥40%的林地。 ;其他林地(033):包括疏林地(指树木郁闭度≥0.1、<0.2的林地)、未成林地、迹地、苗圃等林地。 ;;一级类 ;草地(04):指生长草本植物为主的土地。 ;牧草地 天然牧草地 人工牧草地 其他草地 ;人工牧草地(042):指人工种植牧草的草地。 ;;其他草地(043):指树木郁闭度<0.1,表层为土质,生长草本植物为主,不用于畜牧业的草地。 ;一级类 ;一级类 ;一级类 ;一级类 ;一级类 ;一级类 ;一级类 ;一级类 ;一级类 ; 农村道路(104):指公路用地以外的南方宽度≥ 1.0米 、北方宽度≥ 2.0米 的村间、田间道路(含机耕道)。 ;一级类 ; 坑塘水面 (114):指人工开挖或天然形成的蓄水量<10万立方米的坑塘常水位岸线所围成的面积。 ;一级类 ; 沟渠 (117):指人工修建,南方宽度≥ 1.0米 、北方宽度≥ 2.0米 用于引、排、灌的渠道,包括渠槽、渠堤、取土坑、护堤林。 ;一级类 ; 田坎(123):主要指耕地中南方宽≥1.0米,北方宽≥2.0米的地坎。;农村土地调查中,由于调查比例尺所限,城镇等建设用地内部调查将无法全面使用《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